- 基本解释
(1).形容走路有节奏的样子。《诗·小雅·楚茨》:“济济蹌蹌,絜尔牛羊。” 高亨 注:“蹌蹌,步趋有节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岂不畏天下窥公侯之浅深与,著緑袍,乘驄马,蹌蹌正色,谁敢直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唐 则诗人济济, 宋 则文士蹌蹌。”
(2).飞跃奔腾貌。《汉书·扬雄传上》:“秋秋蹌蹌,入西园,切神光。” 颜师古 注:“秋秋蹌蹌,腾驤之貌。”
(3).舞貌。《书·益稷》:“笙鏞以间,鸟兽蹌蹌。” 孔 传:“鸟兽化德,相率而舞,蹌蹌然。” 陆德明 释文:“蹌,七羊反,舞貌。” 汉 扬雄 《法言·问明》:“凤鸟蹌蹌,匪 尧 之庭。” 李轨 注:“蹌蹌者,步趾之威仪也。”
犹踉蹡。醉步貌。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醉学士歌》:“ 宋生 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蹌蹌。”
- 英文翻译
1.[书] (walk) in rhythm
- 基本含义
- 形容走路蹒跚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
- 详细解释
- 跄跄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走路不稳定,步履蹒跚的样子。它通常用来形容年老体弱或受伤的人行走时的状态。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人的步伐不稳定,摇摇晃晃,缺乏平衡感。
- 使用场景
- 跄跄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老年人走路时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受伤或疲劳的人。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步伐不稳定,举止摇摇晃晃的情况。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 故事起源
- 跄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故事讲述了屈原在楚国被贬之后,他的好友贾生来看望他。屈原因为失去了官位和地位而悲伤,贾生劝慰他说:“君王失位,如跄跄之卒。”意思是即使君主失去了地位,也可以像一个步履蹒跚的士兵一样坚强。
- 词语结构
- 跄跄是一个叠词,由两个相同的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年纪大了,走起路来有些跄跄蹒跚的。2. 受伤后的他跌跌撞撞地跄跄而行。3. 老人腿脚不便,只能跄跄地走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跄跄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走路不稳定,摇摇晃晃地样子,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意思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走路、步伐相关的成语,如“步履维艰”、“蹒跚学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腿受伤了,走起路来有些跄跄蹒跚的。2. 初中生:老师年纪大了,走路的样子有些跄跄的。3. 高中生:经过一天的比赛,运动员们有些跄跄地走下场。4. 大学生:疲劳的大学生跌跌撞撞地跄跄而行,好像随时都会倒下。5. 成人:老人步履蹒跚,跄跄地走在小巷中。希望以上关于“跄跄”成语的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