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容仪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女性的美丽和仪态。可以用来赞美女性的外貌和气质,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表端庄。
- 例句
- 1. 她的容仪端庄优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这位女演员不仅容貌美丽,而且仪态端庄,深受观众喜爱。
- 基本含义
- 形容外貌端庄美丽,仪态优雅。
- 基本解释
◎ 容仪 róngyí
[looks] 容貌和仪表;容貌举止
一表容仪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容仪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容光焕发”、“仪态万方”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故事,来了解更多关于美丽和仪态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容仪像一朵美丽的花,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2. 初中生:她的容仪端庄大方,是我们班的班花。3. 高中生:她的容仪优雅高贵,让人无法移开视线。4. 大学生:她的容仪仪态万方,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5. 成年人:她的容仪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真是美丽动人。
- 故事起源
- 容仪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名叫容仪,她相貌出众,仪态端庄,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和喜爱。后来,人们就用她的名字来形容美丽的女性和端庄的仪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容仪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美丽端庄的女性,她的容貌和仪态都非常出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词语结构
- 容仪是由形容词“容”和名词“仪”组成的,其中,“容”表示容貌,指外貌美丽;“仪”表示仪态,指举止端庄。
- 详细解释
(1).容貌举止;容貌仪表。《汉书·成帝纪赞》:“ 成帝 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令公 有儁容仪,脱冠冕,服麤乱头,皆好。” 唐 蒋防 《霍小玉传》:“其夕,生澣衣沐浴,修饰容仪,喜跃交并,通夕不寐。” 宋 晏殊 《浣溪沙》词之六:“淡淡梳粧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 明 李东阳 《<阙里志>序》:“天下之学圣人者,读其书,法其道,想像其容仪而不可得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见一秀才,年可十七八,布袍不饰,而容仪俊伟。”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心念此女肝胆照人,一如其父,匪但容仪佳也。”
(2).礼仪。 汉 贾谊 《新书·辅佐》:“典方典容仪,以掌诸侯、远方之君。” 汉 徐干 《中论·务本》:“下及 昭公 亦善有容仪之习,以亟其朝 晋 也,自郊劳至於赠贿,礼无违者。”
(3).引申为仪仗、随从。《周书·儒林传·乐逊》:“比来富贵之家,为意稍广,无不资装婢隶,作车后容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