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鱼凫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人们在困境中无法脱身的情况,比如工作上的困难、人际关系的问题、学业上的挑战等等。
- 例句
- 1. 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十年,已经成为了一个鱼凫,无法再找到其他机会了。2. 她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太久,已经变成了一个鱼凫,不愿意离开。
- 基本含义
- 鱼凫是一个指代困境或者困难的成语,意思是像鱼儿在凫水中一样,被困在某个环境中无法自拔。
- 基本解释
(1).传说中古 蜀国 帝王名。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蜀 王之先,名 蚕丛 、 伯灌 、 鱼鳧 、 蒲泽 、 开明 。” 唐 李白 《蜀道难》诗:“ 蚕丛 及 鱼鳧 ,开国何茫然。” 清 赵翼 《接同年李雨村书》诗之三:“岂意 鱼鳧 国,今成豺虎区。” 郭沫若 《蜀道奇》诗:“流成瀑布三千丈,地质年代远迈 蚕丛 与 鱼鳧 。”
(2).鱼和凫。凫,野鸭。 元 王逢 《题垂虹桥亭》诗:“葑田连沮洳,鮫室乱鱼鳧。”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定海水操》:“﹝健儿﹞又趵跃入水,轻如鱼鳧。”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含义。同时,也可以学习更多关于庄子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知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数学考试中遇到了很多难题,感觉自己像是一个鱼凫,无法解决问题。2. 初中生:小红和她的朋友关系闹僵了,她觉得自己像是一个鱼凫,无法修复这段友谊。3. 高中生:考试期间,小王感觉自己像是一个鱼凫,被大量的学习压力困扰,无法轻松应对。4. 大学生:小李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感觉自己像是一个鱼凫,无法找到合适的机会。
- 故事起源
- 鱼凫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的一段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条鱼游到了一个凫水中,它觉得凫水很舒适,就一直待在那里,不再游出去。后来,其他鱼都离开了凫水,而这条鱼却因为习惯了凫水的舒适而无法自拔,最终失去了自由。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鱼凫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条鱼,被困在一个凫水中,无法游出去,从而形成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 词语结构
- 鱼凫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鱼”代表鱼,而“凫”则代表凫水。
- 详细解释
- 鱼凫这个成语源自《庄子·养生主》:“凫者,鱼也。鱼处于水之中,得乎其中,失乎其中,得乎其中者,得乎失乎其中者也。”意思是鱼在水中游动,既能得到水的滋润,又可能迷失方向。因此,鱼凫成语用来比喻人陷入某种环境或处境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