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愤然常用于形容个人或群体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或不公平对待时产生的愤怒情绪。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在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时的愤怒反应,也可以用来形容群体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时的集体愤怒。例如,当一个人被无理由解雇时,他可能会愤然离去;当一个民族受到歧视时,他们可能会愤然抗议。
- 例句
- 1. 他听到了邻居对他的诽谤,顿时愤然离去。2. 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她愤然站起来为自己辩护。3.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愤然决定辞职。
- 基本含义
- 指愤怒、激动的样子,形容因受到不公平待遇、冤屈或伤害而产生强烈的愤怒情绪。
- 基本解释
◎ 愤然 fènrán
[in anger] 愤怒的样子
愤然离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愤怒情绪相关的成语,如“怒火冲天”、“怒不可遏”等,以丰富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他看到别人欺负小狗的时候,他愤然地大喊:“不许欺负小动物!”2. 初中生:老师对他的评分不公平,他愤然地抗议:“我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为什么只给我这样的分数?”3. 高中生:他在面试中遭到了歧视,他愤然地说:“这是明显的种族歧视,我必须站出来维护我的权益!”
- 故事起源
- 《汉书·卫青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据说卫青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军,他曾经因为妻子被人侮辱而感到愤怒。后来,他率领军队大破匈奴,报了仇恨。从此之后,人们用“愤然”来形容他的愤怒和激动。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愤然”与“愤怒”联想,它们的意思非常相似。同时,注意“然”字的发音,与“然后”、“如此”等词语中的“然”发音相同,可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愤然是一个由形容词和副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愤”表示愤怒、激动,副词“然”表示突然、忽然。
- 详细解释
(1).奋发貌。《淮南子·人间训》:“ 孔子 读《易》至《损》、《益》,未尝不愤然而叹。” 宋 王禹偁 《盐池八十韵》序:“天实惠我,使之补亡……游览之际,愤然成章。”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
(2).气愤貌。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 杨 刘 之学盛于一时,其裁割纂组之工极矣, 石介 愤然以为破碎圣人之道,著论排之甚力。” 明 李贽 《开国小叙》:“盖自其託身 皇觉寺 之日,已愤然於贪官污吏之虐民,欲得而甘心之矣。” 沙汀 《淘金记》二五:“‘什么叫面子哇?’寡妇愤然作色地说,连自己也没料到地变激昂了,‘我的面子早丢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