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敲钟。《后汉书·礼仪志上》:“诸行出入皆鸣钟,皆作乐。”
(2).谓食则鸣钟。形容富豪之家的生活。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出平原而联骑,居里閈而鸣钟。”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钟以体国。”参见“ 鐘鸣鼎食 ”。
(1).击钟发声。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竟陵王同沉右率过刘先生墓诗》:“善诱宗学原,鸣鐘霽幽抱。” 宋 范成大 《玉堂寓值》诗:“上直马归催下钥,传更人唱促鸣鐘。”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夜半钟》:“ 六一居士 谓 继 此诗,句则佳矣,奈夜半非鸣鐘时。或云 姑苏寺 鐘,多鸣於半夜。”
(2).古代青铜制乐器。悬挂架上,叩之而鸣。 唐 李白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鏗鸣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
- 英文翻译
1.toll
- 基本含义
- 指声音高亢、激昂,如钟声鸣响一般。
- 详细解释
- 鸣钟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声音高亢、激昂,如同钟声鸣响一般。它常用来形容人的声音、演讲或歌唱等表达方式具有磅礴、雄壮的特点。
- 使用场景
- 鸣钟这个成语常用于正式场合,如演讲、庆典、音乐会等。它可以形容演讲者的声音嘹亮、有力,或者歌唱者的歌声激昂、动人。此外,鸣钟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件或行动的声势浩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故事起源
- 鸣钟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乐府诗集》中的一首诗。据说,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抱负和追求,而“更上一层楼”成为了鸣钟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鸣钟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鸣”是动词,表示发出声音;“钟”是名词,表示一种古代的计时器。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声音高亢、激昂。
- 例句
- 1. 演讲者的声音如鸣钟一般,激动人心。2. 这部音乐作品的演奏让人感受到鸣钟般的力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鸣钟”与“声音高亢、激昂”这个意思进行联想,想象一下钟声鸣响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的成语,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来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起源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声音像鸣钟一样响亮,让我们听得很清楚。2. 初中生:他的演讲声音鸣钟般激昂,让人印象深刻。3. 高中生:这首歌的演唱者声音鸣钟,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表达。4. 大学生:在庆典上,国歌奏响时,整个会场仿佛鸣钟一般,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