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明允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一致、明确而公正,也可以用来要求他人言行一致、明确而公正。例如,在法庭上,法官要求当事人言行明允,不得隐瞒事实;在教育场合,老师要求学生言行明允,要求他们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 例句
- 1. 作为一名公务员,你的言行应该明允,不能有任何违法违纪的行为。2. 他一直以来都言行明允,深受同事和上司的信任和赞赏。
- 基本含义
- 明确而公正,言行合一。
- 基本解释
(1).明察而诚信。《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唐 元稹 《赠郑馀庆太保》:“追书保养之荣,用彰明允之德。”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祖贽追封魏国公》:“具官某,明允纯篤,德业惟茂。” 清 戴名世 《<四书朱子大全>序》:“惟得一明允之吏,片言立剖,而纷紜之辨顿息。”
(2).严明恰当。《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后有族人与他姓訐讼,族长请之于官,判决明允,官民皆服。”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道德、公正相关的成语,如“明哲保身”、“明察秋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言行明允,不能说谎。2. 初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言行明允,做好榜样。3. 高中生:在高考中,考生要遵守考场纪律,言行要明允。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言行明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 故事起源
- 明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故事讲述了孟子访问齐国的公孙丑时,公孙丑对孟子说:“大夫明允。”意思是说孟子的言行明确而公正。后来,明允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言行明确而公正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明允这个成语与“明亮”和“允许”两个词联想起来。明亮表示清晰明确,允许表示符合规范。通过联想,可以记住明允的含义是言行明确而公正。
- 词语结构
- 明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 明允是指人的言行明确而公正,一致符合道德规范。明表示明确、清楚,允表示合乎规范、公正。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的行为要明确、清晰,并且要符合道德准则,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