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名义的词语解释
名义的意思
拼音:míng yì    注音:ㄇㄧㄥˊ ㄧˋ
使用场景
名义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表面形式而忽视实际情况的人或事物。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些官员只顾名义而不顾实际工作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行为只是为了维护表面形象而不关心真相的做法。
例句
1. 他只是名义上的领导,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实权。2. 这个公司的名义上是私人企业,实际上却是政府的控制下。3. 别只看他的名义,要看他的实际行动。
反义词

实质、实际

基本含义
指表面上的名称、头衔或身份,通常与实际情况不符。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
(2) (形)表面上;形式上(后面多带‘上’)。
[构成]
偏正式:名(义
[例句]
我以共青团员的名义向组织保证;一定提前完成任务。(作宾语)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帮助加深对名义这个成语的理解。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名义相关的成语,如名不副实、名实相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只是名义上的班长,实际上他不负责任。2. 初中生:这家公司名义上是一家私人企业,实际上却是国有企业。3. 高中生:政府官员往往只顾名义,忽视了实际问题的解决。4. 大学生:这位教授名义上是导师,实际上却没有给我提供任何帮助。5. 成年人:政府部门的官员往往只顾名义,而忽视了实际问题的解决。
故事起源
名义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根据语言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的。在古代社会,人们往往非常重视名义和身份,因此在使用语言时也会强调名称和头衔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名义并不代表真相,于是形成了这个成语。
英文翻译

1.(名称或称号) name
2.(表面上) nominal; titular; in name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名义”与“实际”进行对比来记忆这个成语。名义强调了表面上的称呼或身份,而实际则暗示了真相。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假面具,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名人,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词语结构
名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详细解释

◎ 名义 míngyì
[name] 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与事物的实际有别的名称
以革命的名义
◎ 名义 míngyì
(1) [titular]
(2) 表面上;形式上;仅限于称号或名目上
享有名义上的主权
(3) 有 [通常为公职的或荣誉的] 头衔而不履行相应职务、功能、责任
名义首脑
(1).名声与道义。《韩非子·诡使》:“官爵所以劝民也,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之烈士。”《南史·袁粲传》:“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人生所享厚薄,各有定分。世有以智力取者,自谓己能,往往不顾名义。”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君之智力足以颠倒英豪,激扬权势,独於名义所在,一心专气以必赴之。”
(2).事物的名称和含义;事物立名的含义。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自序》:“而《繁露》之书,事物名义,悉所研极。”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今人多诵《高王观世音经》,而莫能详其名义。” 徐特立 《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看事物》:“ 毛主席 对于名义很注意,在 江西 强调说人民是主人,政府官吏是公仆,这把人民和政府的关系弄清楚了。”
(3).名分;身分,资格。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严子陵 ﹞知 光武 为帝胄之英,名义甚正,所以激发其志气,而导之以除兇剪逆。”《明史·太祖纪赞》:“修人纪,崇风教,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 老舍 《善人》:“ 穆女士 给她的名义是秘书。按说有这个名义,不给钱也满下得去。”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船抵 西雅图 之前一两天,他们曾用全体名义,写一篇勉励 中国 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揭贴在甲板上。”
(4).形式,表面。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四:“《扫荡报》本来是复兴社的机关报,但在名义上是属于行营政训处的。”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名义上虽说是一个市镇,而居民却不到一百家。”

近义词

表面

(0)
诗文中出现“名义”的诗词

赐新罗王

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

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

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

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

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

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

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

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

拥旄同作牧,厚贶比生刍。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0)

春阴李审言

审言与我年相若,我观其书颇惊愕。

清言移人味甚正,读书得间趣尤博。

乾嘉学者各有就,一语举要遗糟粕。

前辈著书政如此,后生或识伏案乐。

近来文士绝嚣张,雅俗未分妄自襮。

范围名义溃欲尽,乱耳使人意绪恶。

速持羯鼓为解秽,弦外馀音不寂寞。

论诗君勿谬见推,此事散原真杰作。

我今心折在四灵,才力自知甘守弱。

篱间垂柳黄可念,澹荡樱桃华已著。

春阴竞日能见过,无益有涯待商略。

(0)

赠韩思彦

意气百年内,平生一寸心。

欲交天下士,未面已虚襟。

君子重名义,直道冠衣簪。

风云行可托,怀抱自然深。

落霞静霜景,坠叶下风林。

若上南登岸,希访北山岑。

(0)

读明史卢象升传

有明季年党祸亟,朝廷甚于河北贼。

国有贤者孙与卢,权奸所忌陷之敌。

忠定勤劳擅边事,忠烈桓桓众尤恃。

书生三十临元戎,文武七州得专制。

雷公白骑一蹶僵,掎隅逸贼贼复张。

骁将横刀跃马返,头颅一颗高迎祥。

彼哉亨九亦持钺,公伟常为义真屈。

指踪狝薙清中原,边吹神兵蹋墙入。

十烽连报阴山破,急移韦虎当关卧。

宣云屹屹长城孤,东南群盗酌酒贺。

黄麾下瞰甘泉宫,墨绖仓皇对殿中。

九重不怿要人怨,尽收貔虎归军容。

五千见卒奋弮出,大评决战贾庄驿。

铁骠四蹙烟尘昏,槊折尸僵满袍血。

缞麻衬甲靴藏刀,舐面风前恸故僚。

一死君亲名义尽,两河人鬼哭声高。

百计诬降结中竖,部曲伤残责对簿。

戴就烧鋘狱不移,马严连索君犹怒。

枢臣亦是功名流,争功乃与公为仇。

上方赐剑不汝齿,明年送汝襄王头。

呜呼高阳继死漳州虏,城社凄凉散狐鼠。

谁遣中流自坏船,至今泪湿思陵土。

(0)

荅黎士曹黎生前适越后之楚

楚木纷如麻,高松自孤直。

愿得苦寒枝,与君比颜色。

故乡眇天末,羁旅沧江隅。

委质在忠信,苦心无变渝。

何繇表名义,赠君金辘轳。

何以美知才,投我悬黎珠。

遽为千里别,南风思越绝。

爱君随海鸥,倚棹宿沙月。

不栖恶木上,肯蹈巴蛇穴。

一上萧然峰,拟踪幽人辙。

晨兴独西望,郢水期溯沿。

夜到洞庭月,秋经云梦天。

黎生知吾道,此地不潸然。

欲寄楚人住,学拿渔子船。

奈何北风至,搅我窗中弦。

游子动归思,江蓠亦绵绵。

箧中封禅书,欲献无由缘。

岂乏晨风翼,翻飞到日边。

(0)

赠程厚孙时为厚孙作书与汪容甫定交

繄余抱黯陋,研弄鲜精业。

横陈抚遗经,诘屈口先嗋。

问解嗤俗儒,鲰论何哮呷。

识字得未曾,异同先摭扱。

赪颜强师承,抱膝未见韐。

细或吹牛毛,纡或旋螺甲。

虚或逃芒荒,挺或走偪狭。

亦藉坐泥蟠,铿响谁与擖。

何如返崇山,沈冥守云匣。

何如老秦壁,甓甃任颓压。

虽然千百年,名义固非乏。

缅维两汉英,纷纶工羽翣。

名象微言该,训诂精理洽。

下际闽洛彦,阐圣在心法。

亦坐门户烦,孽庶相攻劫。

所贵观其通,不废如裘袷。

亦如导支流,纳浸需启闸。

亦如冶洪炉,金沙融一霎。

谁为同心言,痒处与搔掐。

迩欣遘程子,高谈快倾峡。

为儒有家世,此任在肩胛。

杰观卓不群,雄步坦无跲。

觇所下帷处,望气已为愶。

百城富拥桓,万轴架盈邺。

时出金石啸,声发不能欱。遐哉作述心,旷世共呼?。

告我独学难,业成资辅夹。

奈何威凤资,友我等凫鸭。

我识江都汪,投分差可恰。

匪特经无双,群言工贯插。

平时气炎炎,可望难可狎。

论文忽幽渺,境拟月寒硖。

遂与俗殊尚,狂名纷喋喋。

知君求友殷,招来为飞劄。

文阵各挽强,敌勍两无怯。

我为壁上观,目定不及眨。

名山让公等,吾行荷锄锸。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