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旁击的词语解释
旁击的意思
拼音:páng jī    注音:ㄆㄤˊ ㄐㄧ
基本解释

(1).为他物所击。《墨子·节用中》:“剑,为刺则入,击则断,旁击而不折。” 王焕镳 注:“旁,旁的。句意:它物击剑,剑不会折断。”
(2).从侧面袭击。《宋史·吴玠传》:“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絶其粮道。”

英文翻译

1.side blow

基本含义
指在旁边突然出手打击或攻击。
详细解释
旁击是指在旁边或不经意的时候出手打击或攻击。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暗中袭击或突然出手攻击的行为。旁击通常是出乎意料的,对被攻击者来说难以预料和防备。
使用场景
旁击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各种场景中,特别是形容战争、斗争或竞争中的出其不意的攻击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加入某个事情并对其产生影响的行为。
故事起源
旁击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比较模糊,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或典故与之相关。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是根据人们对旁击行为的观察和总结而来的。
词语结构
旁击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旁”表示在旁边或侧面,第二个字“击”表示打击或攻击。
例句
1. 在比赛中,他突然旁击对手,使对手猝不及防。2. 这个团队擅长旁击战术,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给对手带来意外的打击。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旁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将“旁击”这个成语与实际的旁边打击行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突然从旁边出手攻击另一个人,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可以将“旁击”这个成语和其他相关的成语进行对比记忆,例如“正中下怀”表示直接攻击,而“旁击”则表示从侧面攻击。
延伸学习
想要更深入学习和理解旁击这个成语,可以:查阅相关的词典和成语典故,了解更多关于旁击的例子和用法。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故事,了解旁击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和思考,寻找旁击行为的例子,并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比赛中使用了旁击战术,最终赢得了比赛。2. 初中生:在战争中,士兵们经常使用旁击的战术,以取得战略上的优势。3. 高中生:在商业竞争中,公司们常常采取旁击手段来打击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4. 大学生及以上:政治家们常常使用旁击的策略来削弱对手的声望和影响力。
(0)
诗文中出现“旁击”的诗词

观李雪樵明府新制龙尾车图式述为长歌寄邑明府姚齐州兼广其传

近水知有龙,近山知有虎。

我住白鹅潭,自称老渔父。

问我何所见,问我何所睹。

我实无所见,我实无所睹。

七月八月天暵乾,神龙致雨涳濛閒。

屈伸垂尾搅云脚,天旋地转波涛翻。

云中隐隐见水气,逆流喷薄疑飞湍。

商量拟作激水法,心口愤悱神力殚。

曾闻西洋利玛窦,师心巧过公输般。

制器尚象无不有,玉衡平衡浑等閒。

竹木为车效龙尾,剜转汲乾沧海水。

倾湫倒峡挽天河,日浸桑田盈十里。

见所未见闻所闻,想像虚无空拟议。

古今作述谁后先,泷水神君绥山李。

生来博学早成名,作令爱民如爱子。

前年大旱草木枯,田家争水犹争珠。

神君蒿目桔槔拙,县门揭出龙车图。

鸠工庀材集众巧,运斤絜矩随奔趋。

初为轮轴持两极,循环转毂同天枢。

三围四方五斜杀,纵横不爽锱与铢。

爰命筠工剖巨竹,截钉编筏旋螺腹。

中分水道自逶迤,一脉泉原通九曲。

松膏镕液胶漆牢,周遭肉好无盈缩。

从容刳木为车墙,合体成圆用各方。

精金百炼作簨簴,卧轮旁击相低昂。

大器晚成姑小试,一夫抽水如抽汤。

中虚外直通大道,事半功倍宁荒唐。

留将榜样似同志,语大语小皆精义。

同身尺寸随短长,应运风雷起平地。

持来古寺逢老僧,妙用当前得未曾。

四大假合幻非幻,天工人代能者能。

神君大笑入帘去,为雨为霖留不住。

缄书寄语姚令公,莫放龙车宿烟雾。

(0)

和吴九元会

汉家初成长乐宫,亦以十月朝百工。

武夫崛起少仪节,秦制苟简非王风。

犹云始知天子贵,此甚可笑田舍翁。

圣朝礼乐百年备,文物寖盛兼羲农。

月正元日古所用,数岁一讲宾王公。

东至日出西太蒙,南极丹穴北崆峒。

重译款关惟恐后,奉琛荐币无不恭。

太常调乐辨韶武,少府拭璧差桓躬。

旗常卷舒王路肃,干羽出没顽民从。

协风入律效朔易,瑞雪盈尺迎年丰。

阴惨阳舒变顷刻,天决地辟含冲融。

君看此等圣人事,岂得复顾叔孙通。

旁击壤九龄叟,校室受书三尺童。

惯习升平不自觉,岂悟帝力高无穷。

赖君作诗播英实,如以鸣鼓祛昏聋。

吾知朝廷亿万载,与地侔富天比崇。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