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磔鸡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对罪犯进行酷刑或进行严厉的惩罚。也可以用来形容对别人进行严厉的批评或折磨,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愤怒。
- 例句
- 1. 他对下属非常苛刻,经常像磔鸡一样对待他们。2. 这个国家的司法制度严酷无情,对犯罪分子常常采取磔鸡的酷刑。
- 基本含义
- 指对罪犯进行残忍的酷刑,把鸡剁成碎块。
- 基本解释
旧俗于正月一日杀鸡挂于门以除不祥。《宋书·礼志一》:“旧时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於宫及百寺门,以禳恶气。《汉仪》,则仲夏之月设之,有桃卯,无磔鸡。”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九:“岁时有祓除不祥之具,而元日尤多,如桃版、韦索、磔鸡之类是也。”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古代刑罚相关的成语,如“宫刑”、“斩草除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做了很多坏事,应该受到磔鸡的惩罚。2. 初中生:这个坏人应该被磔鸡,让他知道犯罪的后果。3. 高中生:对待犯罪分子要严厉惩罚,不能手软,可以采取磔鸡这样的酷刑。
- 故事起源
- 磔鸡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酷刑。在古代,犯人被判处磔鸡酷刑时,会被剁成碎块,类似于剁成鸡块一样。这种酷刑被认为是一种残忍的惩罚,用来警示人们不要犯罪。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形象联想来记忆磔鸡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把鸡剁成碎块的场景,以此来联想到对罪犯进行酷刑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磔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磔”和“鸡”。
- 详细解释
- 磔鸡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对罪犯进行残忍的酷刑。磔鸡的酷刑是指把鸡剁成碎块,类似于折磨罪犯的手段。这个成语的含义比喻对人进行严厉的惩罚或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