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旦日 dànrì
(1) [tomorrow]∶第二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2) [day]∶白天
- 详细解释
(1).太阳初出时;天亮时。《左传·昭公五年》:“日上其中,食日为二,旦日为三。” 杨伯峻 注:“旦日者,日初出也。”《史记·陈涉世家》:“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 陈胜 。”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太祖 闻 叶赫 兵来,时已夜半。恐我军昏夜出,致惊国人,传语诸将,旦日啟行,遂就寝甚酣。”
(2).明天,第二天。《穀梁传·宣公八年》:“绎者,祭之旦日之享宾也。” 范宁 注:“旦日,犹明日也。”《汉书·高帝纪上》:“於是饗士,旦日合战。” 颜师古 注:“旦日,明日也。”
(3).特指农历初一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正月旦日,世俗皆饮屠苏酒。”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一:“欲知每岁逐月旦日,是何甲子,但取九年前次月望日,即是后九年前一月旦日,毫髮无差。”
- 基本含义
- 指清晨、早晨的时候。
- 使用场景
- 旦日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各种场景中,例如描述早晨的美景、形容一天的开始、表示新的开始等。可以在日常对话、写作、演讲等场合中使用。
- 故事起源
- 旦日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中的一首诗。这首诗是《旦旦》:旦旦操我田,云云及我邻。这首诗中的“旦旦”就是指清晨的时候。后来,这个词组逐渐演变为成语“旦日”。
- 词语结构
- 旦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其中“旦”是第二声,表示清晨;“日”是第一声,表示太阳。整个成语的语气较为严谨。
- 例句
- 1. 旦日初露,鸟儿开始歌唱。2. 旦日一到,他就起床锻炼身体。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将“旦”字联想为早晨的太阳刚刚升起,将“日”字联想为太阳。这样,每当看到早晨的太阳升起时,就能想起成语“旦日”。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旦日相关的成语,例如“旦夕之危”、“旦暮”等,可以进一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旦日一到,我就起床上学。2. 初中生:旦日初露,我爬山锻炼身体。3. 高中生:旦日之际,我开始复习考试内容。4. 大学生:旦日来临,我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