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禁脔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种场合下被禁止发表言论,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某个重要会议上,某人因为地位低下或者其他原因被禁止发言,可以说他被禁脔了。
-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被禁脔了,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2. 老师让他禁脔,不准他回答问题。
- 基本含义
- 禁止言谈,不能开口说话。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禁脔相关的成语,例如“闭口不言”、“沉默寡言”等,来扩展对禁止言谈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禁脔,我只能安静地听课。2. 初中生:班里有个同学说了不该说的话,被老师禁脔了。3. 高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辩论赛,每个参赛者都不能禁脔,要展示自己的辩论能力。4. 大学生:在学术研讨会上,每个参会者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人被禁脔。
- 故事起源
- 关于禁脔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有一则故事与之有关。相传,古代有一个国家的国王非常喜欢听话,不允许任何人对他提出批评或意见。有一天,有个大臣忍不住对国王的某个决策提出了异议,结果被国王禁止开口说话,从此以后,禁脔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禁脔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嘴巴被封住,无法开口说话,这样就能够记住禁脔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禁脔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禁”,宾语是“脔”。
- 详细解释
(1).比喻珍美的、独自占有而不容别人分享、染指的东西。 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前后百卷文,枕籍皆禁臠。” 清 赵翼 《李郎曲》:“生平不吃懒残残,偏是人间禁臠难。” 宋庆龄 《为新中国而奋斗》:“现在厂里有数千名工人,许多最复杂的工作都由 中国 技师和工程师担任,过去这些工作是被 日本 人看作禁脔的。”
(2). 晋武帝 嘱 王珣 为 晋陵公主 求婿, 珣 举 谢混 ,帝以为佳。不久,帝死, 袁山松 欲嫁女与 混 , 珣 曰:“卿莫近禁臠。” 混 终于娶公主。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及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晋书·谢混传》。后因以称帝王女婿。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 江 左皇族,水乡庶姓,若 司马 、 刘 、 萧 、 韩 、 王 ,或出於亡命,或起自俘囚,一诣 桑乾 ,皆成禁臠。”按,据《魏书》所记,上举诸家降 魏 后,子弟皆有娶公主者,故云。 宋 楼钥 《跋王都尉湘乡小景》:“国家盛时,禁臠多得名贤,而 晋卿 风流尤胜。”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翰林应制》:“先人与同年及前辈诸公,无日不从事楮墨,而禁臠 法醖 亦时时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