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大觉的词语解释
大觉的意思
拼音:dà jué    注音:ㄉㄚˋ ㄐㄩㄝˊ
使用场景
大觉多用于修身养性、修行提高的语境中。它可以形容一个人对某个问题或事物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大觉”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某个问题上的卓越见解和深刻理解。
例句
1. 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已经达到了大觉的境地。2. 这位老师教课非常有深度,总能帮助学生达到大觉的境界。
基本含义
指对事物的认识或理解达到深刻、透彻的境地。
基本解释

(1).大梦觉醒。道家比喻了悟大道。《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成玄英 疏:“唯有体道圣人,朗然独觉。”《云笈七籤》卷四三:“习事超伦,谓之大觉。”
(2).佛教语。谓正觉。《楞严经》卷六:“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但今生更復勤修精进,直当超脱玄门,上证大觉。” 清 黄景仁 《黄山寻益然和尚塔不得》诗:“大觉上上乘,立脚宜坚牢。”
(3).指佛。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赞》:“惟此大觉,因心则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穡,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之本旨也。” 卢文弨 补注:“《阿育王经》:‘如来大觉於菩提树下觉诸法。’《佛地论》:‘佛者,觉也,觉一切种智,復能开觉有情。’”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更冀大觉垂慈,三灵协佑。” 章炳麟 《国家论》:“大觉有情,期於普度众生得离苦趣。”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佛教的教义,了解更多关于觉悟和智慧的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读了很多关于动物的书,对动物的习性有了大觉。2. 初中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大觉。3. 高中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原理有了大觉。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对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有了大觉。5. 成年人: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大觉。
故事起源
成语“大觉”源于佛教的教义。佛教强调觉悟和智慧的追求,认为只有通过修行和领悟,才能达到“大觉”的境地。在佛教中,大觉是修行者最终要达到的境界,意味着超越了一切烦恼和迷惑,彻底觉悟。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大”表示深刻、广阔,“觉”表示觉悟、理解。通过联想“大觉”这个词的含义,可以帮助记忆。
词语结构
大觉属于形容词短语,由“大”和“觉”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大觉是一个佛教用语,源自于佛教的“菩提心”和“觉悟心”。菩提心指的是追求觉悟和智慧的心,而觉悟心则是指达到了觉悟的境地。大觉在成语中的含义是指对事物的认识或理解达到深刻、透彻的境地,超越了常人的认知水平。
(0)
诗文中出现“大觉”的诗词

楞严经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馀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真实心如是。

(0)

守溪

爱是双溪故居好,百年遗泽与人俱。

保雌大觉聃翁胜,改姓直嫌柳子愚。

旧有一隈鱼十顷,新招六逸竹千株。

买书教子非无益,菱角鸡头总入租。

(0)

九骚引·其五愀离帏

离玄帐之五载兮,致桂酒而为羞。

神剡剡而如见兮,目无睹而心忧。

思旧爱之莫得兮,逝长往而悠悠。

协清和之斌斌兮,护二仪之〖姽柔。

阐坤德之英英兮,匹任姒而尹优。

亲蚕桑以为务兮,性勤俭而采芣。

持内则其纯备兮,克温恭而行修。

想仪容之仿佛兮,意歔欷而难蒐。

感霜露之不停兮,羌弃我于何游。

胸闷闷而倦极兮,忽枕籍而如睹。

垂灵袖之纳纳兮,呼余来而赠蘅草柱。

女不闻乎阴阳兮,始太极而为主。

天统一而万地兮,日月一而星数。

妇以专一之为美兮,子众多而一父。

阴伏阳以为德兮,阳统阴以为明。

人在世之贞洁兮,没万代而垂名。

昔洁洁之英媛兮,泪瘢瘢而寄情。

身处仁而迁义兮,神飘飘而超太清。

于是忽焉而大觉兮,生为梦而死灵。

献兰蕙以告神兮,敢不取义以轻生。

涤尘垢而不染兮,茹芙蓉之英英。

餐秋菊之坠露兮,煮姊茗而供冰。

清何顑颔之不舒兮,将荏苒而登帝城。

(0)

炼虚歌

为仙为佛与为儒,三教单传一个虚。

亘古亘今超越者,悉由虚里做工夫。

学仙虚静为丹旨,学佛潜虚禅已矣。

扣予学圣事如何,虚中无我明天理。

道体虚空妙莫穷,乾坤虚运气圆融。

阴阳造化虚推荡,人若潜虚尽变通。

还丹妙在虚无谷,下手致虚守静笃。

虚极又虚元气凝,静中又静阳来复。

虚心实腹道之基,不昧虚灵采药时。

虚己应机真日用,太虚同体丈夫儿。

采铅虚静无作为,进火以虚为橐籥。

抽添加减总由虚,粉碎虚空成大觉

究竟道冲而用之,解纷剉锐要兼持。

和光混俗忘人我,象帝之先只自知。

无画以前焉有卦,乾乾非上坤非下。

中间一点至虚灵,八面玲珑无缝罅。

四边固密剔浑沦,个是中虚玄牝门。

若向不虚虚内用,自然阖辟应乾坤。

玄牝门开功则极,神从此出从此入。

出出入入复还虚,平地一声春霹雳。

霹雳震时天地开,虚中迸出一轮来。

圆陀陀地光明大,无欠无馀照竹斋。

竹斋主人大奇特,细把将来应时物。

虚里安神虚里行,发言阐露虚消息。

虚至无虚绝百非,潜虚天地悉皆归。

虚心直节青青竹,个是炼虚第一机。

(0)

送南竺澄讲主校经后却还杭州

鹿苑开鸿妙,龙宫閟象玄。

间关来几译,披发露双诠。

梵学传皆正,华文润乃全。

义深含窈眇,道广极渊泉。

论自诸师造,言因半偈宣。

何曾离性相,间亦示机权。

述钞心同悟,分科绪各牵。

函盛方秩秩,枣剥益绵绵。

剞劂宁无舛,研磨或更偏。

遂令迷亥豕,不复辨夔蚿。

佛耀昌龄启,皇明正昼悬。

五城银色界,三殿宝花筵。

重见弘经日,如逢出震年。

诏徵皆宿德,御讲尽真筌。

此士孤山隐,前身华顶眠。

野云生静慧,江月湛空圆。天上青猊座,人间白马u。

微君能引重,于世孰昭先。

晦魄风帘烛,顽阴雪屋毡。

声将为律吕,眼岂混朱铅。

疑句多多證,芜辞一一镌。

法珠终照乘,宗镜已当铨。

焕烂金泥字,牵联玉简编。

指河符圣历,穿石毕僧缘。

竣事才敷奏,疏荣亟劳还。

万回袍锦丽,大觉钵盂鲜。

尚食来珍供,司农辍禁钱。

庞恩流濊濊,鹢影去翩翩。

昨梦宁非蝶,迟归误信鹃。

望京犹绿树,入寺始红莲。

雨外排千耦,烟中听两舷。

屦盈南竺户,棹集北湖船。

岩观应增耸,川容若载蠲。

应求随燥湿,钻仰喻高坚。

夏忏朝朝礼,秋灯夜夜然。

固知融至理,直可寄单传。

客袂难为别,朝簪未放捐。

爱閒思结社,食力待治田。

苦笑昌黎戆,深怀惠远贤。

献花凭一咏,安有笔如椽。

(0)

友或劝学佛作诗谢之

昔人空念始为僧,今也僧为六民一。

半偈无成不漏禅,一瓢乃受嗟来食。

业根未净草当春,太空自来明镜尘。

不缘妻肉失佛性,却恐堕劫生贪嗔。

京朝榼瓮殊蠢蠢,厝火从知卧难稳。

沐猴学作居士身,腹剑能穿楚人盾。

法华障身号悦耳,大觉西来岂如此。

政愁闻道晚犹虚,坐令先生憔悴死。

东坡作诗多妙契,阳明论性有禅意。

钝根如我不能知,惟有惊呼橐驼背。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