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京城四面各有三座城门,总计有十二门。《周礼·考工记·匠人》“旁三门” 汉 郑玄 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 贾公彦 疏:“子丑寅卯等十二辰为子,故王城面各三门,以通十二子也。”《后汉书·百官志四》:“ 雒阳 城十二门。”《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三辅决录》曰:‘ 长安 城,面三门,四面十二门,皆通达九逵,以相经纬,衢路平正,可并列车轨。’”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此指 长安 。
- 基本含义
- 指十二种技能或门路,也泛指各种技能或门路。
- 详细解释
- 十二门原指古代武士必须掌握的十二种技能,包括射箭、马术、剑术、枪术、棍术、刀术、鞭术、拳术、掌法、脚法、擒拿术和暗器。后来,十二门泛指各种技能或门路,用来形容一个人掌握了多种技能或门路。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多才多艺,掌握多种技能或门路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面面俱到,全面发展的特点。
- 故事起源
- 十二门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三》:“兵法有十二门,各有所宜。”此后,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
- 词语结构
- 十二门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
- 例句
- 1. 他不仅擅长绘画,还精通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真是个十二门俱全的才子。2. 这位运动员除了擅长游泳,还掌握了田径、篮球等十二门运动项目。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十二门的“十二”与小时钟的“十二”联系起来,想象一个钟表上的指针指向各种技能或门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十二门中的各种技能或门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深入了解古代武士的训练和技能要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画画、跳舞、唱歌,我有十二门的才艺。2. 初中生:他除了学习好,还擅长打篮球、弹吉他,是个十二门俱全的学生。3. 高中生:她不仅成绩优秀,还会游泳、跆拳道,是个十二门的全能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