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里妇的词语解释
里妇的意思
拼音:lǐ fù    注音:ㄌㄧˇ ㄈㄨˋ
基本解释

(1).同里的妇人。《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 明 高启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诗:“出宫非故颜,里妇犹相羡。”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序言:“乡人之酬酢,里妇之应接。”
(2).泛指平民妇女。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及暮将散,忽於曲岸见里妇携幼女,年方十餘岁。”

基本含义
指在家庭中只会处理琐碎家务,不懂得处理复杂事务的妇女。也用来形容只顾自己小家庭,不关心外面世界的人。
详细解释
里妇一词源自古代社会中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里妇主要负责家务劳动,对家庭内部的琐事了如指掌,但对于社会大事和复杂的事务知之甚少。因此,里妇成为了形容不懂得处理复杂事务的妇女的代名词。
使用场景
里妇常用于形容那些只顾自己小家庭,不关心外面世界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关心个人琐事,对社会大事漠不关心的人。
故事起源
里妇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妇女的角色定位。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主要负责家务劳动,对社会大事了解甚少。因此,里妇成为了形容这种妇女的代名词。
词语结构
里妇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里”表示家庭内部,指的是家务劳动;“妇”表示妇女。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只会处理家务,不懂得处理复杂事务的妇女。
例句
1. 她整天只关心自己的小家庭,真是个典型的里妇。2. 这个女人连社会大事都不关心,真是个典型的里妇。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妇女只在家里忙碌,不出门,只关心家庭琐事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家庭和社会角色相关的成语,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对妇女角色的描述和定位。例如,“贤妻良母”、“贤良淑德”等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妈妈每天都忙着做家务,她是个勤劳的里妇。2. 初中生:她整天只关心自己的小家庭,从来不关心社会大事,真是个典型的里妇。3. 高中生:她虽然是个里妇,但她对家人非常关心,是个贤良淑德的妇女。
(0)
诗文中出现“里妇”的诗词

凤翔八观,并叙·其四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桂寺

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

跰?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

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

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

田翁里妇那肯顾,时有野鼠衔其髭。

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诘无言师。

(0)

题金廷标画人物

瞽目先生小说流,稗官敲钵唱街头。

村翁里妇扶携听,傥为欢欣傥为愁。

(0)

题丹阳贺氏采桑饲蚕图

一从西陵育蚕始,开我万世资生原。

五亩桥边树桑柘,衣裳乃服由轩辕。

王泽寖衰不下究,弃置田庐作园囿。

闾阎无复采桑人,却欲重重被文绣。

吁嗟皇妃躬祀夫人缫,岂敢恶逸为勤劳。

公桑蚕室古来重,里罚有布惩不毛。

崇阳拔茶易桑植,乖厓卓有先几识。

四野阴稠桑作林,襄城歌舞忠宣德。

上有作者民斯从,三吴非复当时风。

一花一木务珍玩,饲蚕树老烟芜丛。

兹图宛然含讽意,彷佛东郊劝蚕事。

桑阴筐篓去复来,屋里妇姑忙不寐。

簇箔层层候起眠,窖蚕缫丝说去年。

却叹官租犹未了,莫教重贡八蚕绵。

(0)

答李子远道悠

作者不可见,群儿自扬扬。

李生吾畏友,老笔撑秋霜。

里妇见西子,使我走且僵。

敢以邢尹例,涂粉矜红妆。

感君为导师,示我如周行。

痴蝇触窗纸,得出亦伥伥。

驽骀自矜宠,终逊骐骥良。

生材信有殊,此器宁久藏。

勖哉楩楠质,方当构明堂。

(0)

无题

顾影出中堂,长眉学内妆。

本为戚里妇,不是狭斜娼。

扇扑园中蝶,筝弹《陌上桑》。

相逢不敢笑,只恐断君肠。

(0)

送秋平赴试

落叶满阶砌,西风鸣纸窗。

晓起促行色,相对两茫茫。

虽无久离别,中心自感伤。

何如百里妇,扊扅炊高粮。

朝餐浑未备,枵腹赴征航。

细雨湿行袂,凉飙吹短装。

饥鸿唳天表,寒鹜下林塘。

行李太单薄,何以御严霜。

执手斯须立,有泪已盈眶。

丈夫富经术,忧患天所尝。

行矣勿复顾,努力事明扬。

秃笔吐异彩,古墨发新香。

不挟兔园册,惟凭胸所藏。

幸逢冰作鉴,慎勿轻文章。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