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岳渎一词常用于形容对名山大川等自然景物的破坏行为。也可以用来比喻对重要事物的不敬或侵犯行为。在写作、演讲或日常交流中,可以使用岳渎来强调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 例句
- 1. 这些破坏者的行为简直就是对名山大川的岳渎。2. 他的言行举止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是一种岳渎。
- 基本含义
- 指对名山大川等景物的亵渎破坏。
- 基本解释
亦作“岳瀆”。五岳和四渎的并称。《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徵士 陈君 禀岳瀆之精,苞灵曜之纯。” 李善 注引《孝经援神契》:“五岳之精雄圣,四瀆之精仁明。”《后汉书·顺帝纪》:“京师旱。庚辛,勑郡国二千石各祷名山岳瀆。”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气激雷霆怒,神驱岳瀆忙。” 明 张居正 《宫殿纪》:“二大都在寰宇间,皆据百二之雄胜,萃岳瀆之灵秀,鸿图华构,鼎峙於南北。” 清 曹溶 《堕驴行简叶星期》诗:“奇书岳瀆鲜能载,况此风雷桥边驴。”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一些名山大川的历史故事和保护措施,增加对岳渎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不要进行岳渎行为。2. 初中生:这些破坏者对名山大川的岳渎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3. 高中生:我们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岳渎行为。4.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我们应该有责任保护名山大川,不让岳渎现象继续发生。
- 故事起源
- 岳渎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鹤鸣》一首诗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将岳降之,维予来号。”这首诗描绘了鹤鸣于高山之上,声音传遍大野的情景。岳渎一词在这里指的是将名山降为平地,丧失原有的壮丽景观。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岳渎的发音“yuè dú”与“月毒”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用月亮中的毒液来破坏名山大川,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岳渎是由“岳”和“渎”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岳”指的是名山大川,“渎”指的是亵渎破坏。岳渎意为对名山大川等景物进行亵渎破坏的行为。这里的“岳”和“渎”都是动词,表示对名山大川的不敬和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