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明肃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对长辈、上级或者重要场合表现出的恭敬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对待事物的认真态度。比如在社交场合、工作场所或者学校中,当我们对长辈、上级或者重要客人时,我们可以用明肃来形容我们的态度。
- 例句
- 1.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们要明肃待人,懂得尊敬长辈。2. 在工作场合,我们要保持明肃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认真对待。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态度庄重恭敬。
- 基本解释
(1).清明严肃。《南史·江革传》:“﹝ 江革 ﹞为政明肃,豪强惮之。” 清 薛福成 《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惟其政令不甚明肃,呼应不甚灵通,洋官往往徵取无艺,侨寓之西人又侵侮 华 民。”
(2).明快而整严。 宋 苏辙 《进论·商论》:“ 商 人之诗骏发而严厉,其书简洁而明肃。”
(3). 唐明皇 、 唐肃宗 的并称。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人徒知 李 杜 为诗人而已矣,而不知其行之高、识之卓也。 杜甫 能知君,故陷贼能自拔,而从 明 肃 於抢攘之中也; 李白 能知人,故陷贼而有救,以能知 郭汾阳 於卒伍之中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明肃相关的成语来扩展词汇量,比如“恭敬有礼”、“庄重肃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校里要明肃对待老师和同学,不要随便打闹。2. 初中生:在家庭中,我们要明肃地对待父母,不要顶嘴或者对他们发脾气。3. 高中生:在面试时,我们要保持明肃的态度,展现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诚恳态度。
- 故事起源
- 明肃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唐代有一位名叫李白的文人,他非常敬重当时的著名诗人杜甫。有一次,李白听到杜甫要来参加一场诗会,他非常激动,准备了一首精心准备的诗作。诗会当天,杜甫来到了现场,李白看到他后非常兴奋,连忙上前行礼,态度异常恭敬。杜甫看到李白如此明肃的举止,深感受宠若惊,对他的诗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明肃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明亮的衣服,举止庄重,恭敬地行礼,以展现明肃的形象。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明肃是由“明”和“肃”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明”指明亮、明白,表示心地坦荡、清明无私;“肃”指庄重、恭敬,表示态度严肃、诚恳恭敬。明肃形容人的举止、态度庄重恭敬,表现出对他人的尊敬和对事物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