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睢盱常用于形容人专注地看某个事物,不分神、不转移目光。通常用来形容人对某种事物或情景的极度关注和专注。
- 例句
- 1. 学生们睢盱地盯着老师的讲解,全神贯注地学习。2. 小明睢盱地看着电视,完全不理会周围的人和事。
- 基本含义
- 形容眼神专注、目不转睛地盯着看。
- 基本解释
(1).浑朴貌。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鸿荒朴略,厥状睢盱。” 唐 柳宗元 《惩咎赋》:“上睢盱而混茫兮,下驳诡而怀私。”
(2).睁眼仰视貌。 汉 张衡 《西京赋》:“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緹衣韎韐,睢盱拔扈。” 唐 柳宗元 《铙歌鼓吹曲·东蛮》:“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孙文定》:“道遇一长人如方相状,目睢盱可畏,直前欲搏之。” 章炳麟 《总同盟罢工论序》:“一国罢工,他国睢盱而起,亦无忧于外患,如是则政府崩,豪民溃,阶级堕,资用散,生分均,而天下始玄同矣。”
(3).喜悦貌。《易·豫》“盱豫悔” 唐 孔颖达 疏:“盱,谓睢盱。睢盱者,喜説之貌。” 宋 苏轼 《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词:“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緑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清 钱谦益 《中秋夜饯冯尔赓使君》诗之八:“天王本圣明,臣工自睢于。”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目光、视线相关的成语,如“目不暇接”、“目瞪口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睢盱地盯着老师的手势,努力跟着做动作。2. 初中生:考试时,我睢盱地看着试卷,认真答题。3. 高中生:我睢盱地盯着电脑屏幕,专注地写作业。
- 故事起源
- 睢盱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宰相名叫晏婴,他非常聪明而且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有一次,晏婴去参观齐国的军营,看到士兵们训练时,他们的眼神都非常专注,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晏婴感叹道:“这些士兵真是睢盱之人啊!”从此,睢盱就成为了形容人眼神专注、目不转睛地盯着看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睢盱。可以想象自己在课堂上专注地盯着老师的讲解,目不转睛地学习,这样就能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睢盱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睢盱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睢”指眼睛,表示目不转睛地盯着看;“盱”指眼神专注,表示目光凝聚在一个地方。因此,睢盱形容人眼神专注、目不转睛地盯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