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才智过人,能力非凡。可以用来夸奖别人的聪明才智。
- 例句
- 1. 他的智慧超过了常人,真是樊圃之才。2. 这个年轻人是个樊圃,他的思维非常敏捷。
- 基本含义
- 指人才出众、聪明过人。
- 基本解释
有篱的园圃。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诗:“秉愿守樊圃,归閒欣艺牧。” 宋 梅尧臣 《矮石榴树子赋》:“然而不生樊圃臺榭游观之所,产兹堂下,其有以警而有以覩,因形析义,庶将自补。”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其他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和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是我们班的樊圃,他的成绩总是排名第一。2. 初中生:我认识一个樊圃,他的思维非常灵活,解题速度特别快。3. 高中生:他是学校的樊圃,不仅成绩优秀,还参加了很多科研竞赛。4. 大学生:他被老师称为学院的樊圃,他的专业知识非常扎实,研究成果也很突出。
- 故事起源
- 樊迟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在学问上非常聪明,才智出众。孔子曾经说过:“樊迟智慧过人,像是一座高山。”后来,人们就用“樊圃”来形容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樊圃”与“聪明才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聪明的人站在山上,形成鲜明的形象记忆。
- 词语结构
- 主语 + 是 + 樊圃
- 详细解释
- 樊圃,取自《论语·子罕篇》中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中“传不习乎”一句中的“樊圃”指孔子的学生樊迟。樊迟是孔子的学生中最聪明、才智出众的一个,被孔子赞誉为“樊圃智慧”。因此,成语“樊圃”意味着人才出众、聪明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