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散樗一词常用于形容人际关系不和谐,团队合作不紧密,缺乏团结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团队、家庭、社会等各种人群之间的关系。
- 例句
- 1. 这个团队缺乏团结,总是散樗的状态。2. 他们一直在各自为政,完全散樗了。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散落分散,无法团结一致,形容人之间没有团结合作。
- 基本解释
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应诏》:“多幸霑行苇,无庸类散樗。”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 宾王 散樗易朽,蟠木难容。”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下官出山潦草,隐志不坚,立朝散樗,勛名未立,负媿良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散樗相关的成语,如散众、散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的同学们都很团结,不会散樗。2. 初中生:班里的学生之间缺乏团结,经常出现散樗的情况。3. 高中生:团队合作很重要,如果散樗了就无法取得好的成绩。
- 故事起源
- 散樗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据说,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重耳被迫流亡他国,他的妻子被迫留在晋国。为了保护自己,妻子找了一个丈夫忠诚的仆人,希望他能保护她。然而,这个仆人却背叛了妻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背叛了妻子,将她出卖给了敌人。正是因为这个仆人的背叛,妻子最终被敌人杀害。这个故事成为了散樗这个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散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块樗木被散开了,无法再团结在一起,就好像人们之间缺乏团结一样。
- 词语结构
- 散樗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散樗是一个形容词,由“散”和“樗”两个字组成。散指分散,樗指樗木,樗木是一种不结实的木头,容易散开。将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散樗形容人们分散无法团结一致,形容人之间缺乏团结和合作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