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英声的词语解释
英声的意思
拼音:yīng shēng    注音:ㄧㄥ ㄕㄥ
基本解释

(1).美好的名声。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 唐 王迥 《同孟浩然宴赋》诗:“ 屈 宋 英声今止已,江山继嗣多才子。”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英声超北地,雅操迈东乡。”
(2).指悠扬悦耳的声音。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

基本含义
指声音悦耳动听,具有美好音色。
详细解释
英声是由“英”和“声”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英”表示美好、出色,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卓越的才能、品质或特点;“声”表示声音。因此,“英声”指的是声音悦耳动听,具有美好音色的意思。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歌声、音乐、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声音,如鸟儿的鸣叫、风铃的声音等。它可以用来赞美人或事物的声音美妙动听,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
故事起源
《庄子·秋水》中有一段话:“秋水为天下之水也,吾何以知其然也?以吾所闻诸百川之声以观之。川之所以然者何?以其无以使之然也。庄子以为,秋水的美丽之处在于它没有被任何东西所限制,所以能够自由流动。同样,人的声音也应该如此,不受拘束,自由自在地发出美妙的音色。所以,“英声”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词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她的歌声真是英声动听,令人陶醉。2. 这支乐队的演奏技艺高超,他们的音乐真是英声。3. 那只鸟的鸣叫声真是英声,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上,发出一声美妙的歌声,声音飘荡在山谷中,回荡着美好的音色。这个场景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英声”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声音相关的成语,如“声名鹊起”、“声东击西”等。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与音乐、歌唱相关的词语和乐器名称,扩展对音乐和声音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妈妈唱歌真是英声,我每次听她唱都觉得很开心。2. 初中生:我最喜欢的歌手演唱会上的歌声真是英声,让我感到非常震撼。3. 高中生:我在学校音乐比赛中听到的那个学生的演奏真是英声,他的技巧非常出色。
(0)
诗文中出现“英声”的诗词

古风·其十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0)

四知篇·其一新都汪司马伯玉

粤惟汉元封,司马两当轴。

宇宙皆文章,千载被芬馥。

明德洪唐虞,朝举十六族。

娄江洎新都,一网尽推毂。

弇州既龙奋,太函亦虎伏。

白昼临高台,狂歌击燕筑。

是时西曹彦,年少四五六。

诗篇甚张皇,文事稍局促。

丈夫志万古,不朽宁案牍。

经天纬地业,九代丧空谷。

英雄倏相遇,群起赴秦鹿。

上驷谁先登,遗编在斑竹。

丘坟并典索,乙夜朗披读。

列庄孟荀韩,檀左吕公谷。

先秦数作者,鞭弭恣驰逐。

当其神理辏,罔顾毫颖秃。

穹碑峙山陵,巨碣控河渎。

馀事拈风骚,不胫走遐隩。

烟涛涨渤澥,英声振獯鬻。

腾身上将坛,号令鬼神哭。

追奔极穷岛,蛟蜃碎屠戮。

华铭勒居胥,京观自天筑。

八翼摩丹阍,上谒九州牧。

帝命总六师,长城倏如矗。

大纛巡边疆,军吏道匍匐。

安危系中外,闽楚遍尸祝。

功成戒盛满,洞霄乞微禄。

戏彩娱高堂,孙枝竞蹙鞠。

仙人凤与麟,园居各洗沐。

居公季孟间,岁寒订松菊。

制作频赓酬,缄裁递往复。

交亲剧杵臼,调洽迥敔柷。

沾沾问兰阴,笑我甘韫椟。

相逢武林道,倾盖洞肝腹。

宛若平生欢,坐久屡更仆。

床头出双剑,光焰凛霜镞。

感公思缠绵,囊底叩馀蓄。

花生七百字,草坠三十幅。

公时奋苍髯,誇我才万斛。

眇论开醍醐,清言佐饘粥。

乘兴过弇山,诸峰插平陆。

仙翁绝顶下,执手道寒燠。

黄池挟日饮,代兴话濠濮。

巧匠无旁观,良工有预卜。

三人坐丙夜,相亲互以目。

曾参唯曷疑,季路诺庸宿。

含悽别英风,衣袂尽渗漉。

回瞻缥缈云,广厦遽倾覆。

轻舟发严滩,白榆讯孤独。

儿童若走卒,竞指司马屋。

公也闻余来,倾筐倒庋簏。

将余入后堂,明妆照罗縠。

椎牛擘黄熊,舆儓厌梁肉。

吴生歌落梅,谢生辨幽菽。

凭陵屋如椽,东归记草木。

五噫序穷愁,孤愤志幽鞠。

鸿章过十馀,晨夕骤登录。

睊睊啖名子,艺苑对颦蹙。

余也百八章,呻吟亦成轴。

河梁迄挥手,泪眼暮簌簌。

寥天仅一柱,灵光镇大麓。

将偕石羊君,吾里永辟谷。

胡然跨飞鲸,倏尔残妖鵩。

空观疑地文,神游恍天禄。

当年读书台,阑干长苜蓿。

名已擅八荒,声犹借四服。

良哉副墨子,百代称郁郁。

惟公晚遇余,盟契匪碌碌。

乾坤失遗老,病骨祇盈掬。

举头拘翼宫,钧天醉秦穆。

山香舞未竟,飞花堕如蹴。

知公究净业,不受转轮福。

追随无量寿,永劫住西竺。

(0)

送沈教谕之山西考试

英声美誉重儒林,校艺西游惬众心。

碧树清风行处息,红亭绿酒别时斟。

登山凿石方逢玉,入水披沙始见金。

过眼无迷日五色,京华洗耳听佳音。

(0)

部兵戍蓟

叱马过幽州,横行北海头。

朔风喧露鼓,飞电激蛇矛。

奋臂千山振,英声百战留。

天威扬万里,不必侈封侯。

(0)

蓟门别意送程汝器赴饶州教授

秋高蓟门路,灏气肃以清。

念子将远别,相送出都城。

祖筵集冠盖,绿酒且频倾。

临岐欲分手,缱绻难为情。

嗟我子所契,夙谊如弟兄。

丽泽藉资益,砚席恒相并。

衣冠立孔庭,灯火亲韩檠。

羡子先着鞭,科目振英声

金马待明诏,万里皇华行。

我亦忝后尘,翰苑蚤登名。

与子联鹓班,出入在承明。

中道子暂蹶,一旦复超升。

绣衣立霄汉,骢马耀神京。

俄然返初服,振袂谢恩荣。

闭门卧空山,尘俗澹无营。

及兹承荐剡,簪绂喜重膺。

耄疾终恳辞,职教任匪轻。

西江盛文物,师道贵老成。

子行方自重,泮水日横经。

立雪长在门,祖武真能绳。

他年想模范,帐下蜚群英。

岂徒儒道崇,宦迹亦有荣。

而我慨离居,执手思回萦。

申章道远意,矫首秋鸿征。

(0)

送杜靖国知连州

杜氏世德光无前,声华行实相辉鲜。

蒉之职也在刀匕,亲举罚爵平公筵。

预之闻见合左氏,春秋大法因粲然。

诗为郡守称杜母,南阳之人今尚传。

如晦作相犹民天,忠诚蹇蹇终始全。

能令大君思不已,辍瓜奠祭情拳拳。

子美大雅三千篇,昭昭劝戒日月悬。

其人骨朽邈千祀,至今闻望犹当年。

我宋龙兴抚嘉运,杜家孙子随飞奋。

坤马承乾禁掖清,傅霖苏旱华夷润。

迩来文武百群中,诜诜杜姓多翘俊。

靖国少年即奇绝,雄文常倍千人杰。

投书天府一不意,却扫雁荡不复出。

怀材抱道良自珍,售以连城为折阅。

中年不忍自弃置,以荫调官南海尉。

手提顽馘授州将,海盗为之潜丧气。

尘埃从此免低颜,倏忽十年今拥旆。

忆昨建康临市征,公于吾父为交承。

儿童不敢求见面,卓荦但听驰英声

尔后驰驱逾半纪,投荒乃得亲君子。

孤舟抵岸即登门,见我有悲兼有喜。

所悲窜逐万里来,豺狼得路忠信埋。

长嘘为我意怆恻,吾未振汝良悠哉。

所喜谓我一门吏,一年三黜刚愈锐。

投身汤火何所求,所忧为君不为已。

况复吾为汝父执,世契不浅汝吾侄。

此邦人物粗熙熙,职司慈明州守德。

汝虽投窜实汝福,天子神圣终汝直。

丈夫秉德贵不回,穷达自天非汝职。

公言令人益慷慨,一接已见真颜色。

韶光波逝不暂停,年华两见新尧历。

可怜情义如一朝,向人眷眷终无极。

外台差注重求材,天子急人方旰昃。

丹书凤口下九霄,捧诏治行何烜赫。

昨日红蕖醉幕宾,今朝皂盖贤州伯。

官虽衙尉丞,位乃二千石。

羁人无以报恩知,请为使君申八德。

一曰公,心与衡鉴无情同。

朔方裴侠号独立,背公之私无发容。

青州赵琰绝嘱托,贵要书来投水中。

二曰宽,量须江海为盎盏。

并州陈泰但怀抚,未尝愠怒形于颜。

南阳刘宽抑又甚,蒲鞭示耻犯者难。

三曰信,舌端常与心相印。

九江宋君每听政,平旦日中犹不紊。

并州郭伋舍野亭,为与群儿期到郡。

四曰惠,有如雨露时沾渍。

光州元忠尝赈贷,二十五万恢天施。

蜀郡廉范不禁夜,一襦五裤惟民利。

五曰清,玉壶在堂中有冰。

武昌何远思律贪,汲井投钱非买名。

合浦孟尝亦无欲,还珠碧渊清所徵。

六曰正,端如标表行非径。

北海朱邑虽笃旧,至于枉曲终无听。

东莱杨震畏四知,行不欺幽此为盛。

七曰明,昭如日月东西行。

冀州贾琮去帷裳,百姓闻之政自行。

雍士李惠善审断,弹燕坐知禽鸟情。

八曰毅,镇浮静躁温而厉。

汴州齐浣非肆刑,清严自我人皆治。

濠州张福不可犯,以重自持人自畏。

此之八德人有一,鸣弦按堵皆千室。

能于八者具有之,使君之才非世出。

使君有政教,必本之学校。

蜀人夷陋卑已甚,文翁之化于今好。

使君有诗笔,莫咏闲风月。

追还雅颂声太平,吟咏性情思补阙。

使君有车马,莫赏闲山水。

时行郊外问樵耕,民间利病须详委。

莫轻喜,莫轻怒,轻喜于人火上冰,轻怒于人镜前雾。

莫狐疑,莫轻信,狐疑多至败良谋,轻信定令奸小进。

大凡当局常多迷,使君临事其慎之。

倘记愚言用有时,微尘积岳终有禆。

苍生旱渴天欲雨,异时经济非公谁。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