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属下或子女对上级或父母言听计从,毫不违背的态度和行为。
- 例句
- 1. 他对上司的命令始终属纩,从不违背。2.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属纩,听从我们的教导。
- 基本含义
- 指属下或子女服从上级或父母的命令,不敢违背。
- 基本解释
(1).谓用新绵置于临死者鼻前,察其是否断气。《礼记·丧大记》:“属纊以俟絶气。” 郑玄 注:“纊,今之新绵,易动摇,置口鼻之上以为候。”
(2).指临终。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属纊生望尽,闔棺世业埋。”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公性与道合,得佛老之妙,属纊之日,凛然如平生。” 清 方文 《述哀》诗:“遥想属纊时,光景甚凄切。” 郭沫若 《落叶·第二十一信》:“人到属纩时的惨状我凝视过的回数很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马首是瞻”、“言听计从”等,来扩展对于属纩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老师的命令一直属纩,从不敢违背。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属纩,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3. 高中生:在军事训练中,士兵们必须属纩,服从指挥官的命令。4. 大学生: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们需要属纩,遵循团队的规定和安排。
-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襄公去世后,他的属下对他的去世感到非常悲痛,但是因为受到礼仪的束缚,不敢哭泣。这个故事成为了“属纩”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属纩”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根红色的绳子将属下或子女和上级或父母绑在一起,形成一种不可违背的关系。
- 词语结构
- 属纩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属纩源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属纩之丧,不忍哭也。”属纩中的“属”是指属下,纩是古代用来束缚服装的绳子。属纩的意思是属下或子女像被绳子束缚一样服从上级或父母的命令,不敢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