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羡慕,仿效。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 盛 为人亦方严,公心效慕之, 盛 亦喜公类己。”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皇上以仁育万物为心,恐天下妇人女子相率效慕,轻杀其生也,詔不必旌。”
效法;摹仿。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駞传》:“视 駞 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傚慕,莫能如也。”
- 基本含义
- 指对别人的行为或品德表示敬仰、羡慕之情。
- 详细解释
- 效慕是由“效法”和“慕”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效法”表示学习别人的行为或品德,而“慕”表示对别人的行为或品德表示羡慕、敬仰之情。因此,“效慕”意为学习别人的行为或品德并对其表示敬仰、羡慕。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的行为或品德表示赞赏和敬仰之情。可以用于夸奖他人的学习成绩优秀、品德高尚等方面。
- 故事起源
- 此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定公四年》:“敬慕文武,效之宣王。”这句话描述了定公四年,鲁国的国君向宣王效法,表示对他的行为和品德表示敬慕和崇拜之情。后来,这句话被人们引申为成语“效慕”,用来形容对别人的行为或品德表示敬仰、羡慕。
- 词语结构
- 动词+动词
- 例句
- 1. 他对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到效慕。2. 她对姐姐的乐观态度深感效慕。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效慕”与“效法”和“慕”两个词进行联想,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例如,将“效法”与“学习”联想在一起,将“慕”与“羡慕”联想在一起,再结合这两个词的含义,就可以记忆住“效慕”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更多的成语来扩展对汉语语言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可以学习与“效慕”相似意义的成语,如“敬慕”、“仰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班上的优等生感到效慕。2. 初中生:我对科学家的创新精神深感效慕。3. 高中生:我对音乐家的才华和艺术追求表示效慕。4. 大学生:我对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参与感到效慕。5. 成年人:我对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感效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