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感到愤怒并采取行动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个突发事件或令人愤怒的行为做出强烈反应。
- 例句
- 1. 听到那个令人气愤的消息,他拍案而起,表示对此事的强烈抗议。2. 在会议上,他听到一位同事的不公平待遇,立刻拍案而起,要求进行公正处理。
- 基本含义
- 指愤怒到极点,一拍案子站起来。
- 基本解释
◎ 拍打 pāidǎ
(1) [beat]
(2) 使反复地轻打
一只鸟拍打着它的翅膀
(3) 按音乐节奏拍自己
土人们看着舞蹈,拍打着他们的大腿
(4) [wash;lap]∶在[海、河等] 流水中轻轻拍击
被海水的波涛拍打着海岸的国家
(5) [pat;slap]∶轻轻地打
拍打身上的雪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愤怒、抗议相关的成语,如“怒发冲冠”、“义愤填膺”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到老师给他扣了错的分数,他拍案而起,要求老师重新检查。2. 初中生:在看到那个不公正的新闻报道后,他拍案而起,决定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一点贡献。3. 高中生:在听到政府对环境问题的不作为后,他拍案而起,决定参加环保组织,争取改善环境。4. 大学生:在听到学校取消了一个重要活动的消息后,他拍案而起,组织了一场学生抗议活动,要求恢复活动。5. 成年人:在看到一家公司对员工的不公平待遇后,他拍案而起,决定举报这家公司,维护员工权益。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源于南朝宋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宋文帝刘义隆在听到一名官员的奏折后,对他的建议非常愤怒。他一拍案子站起来,表示对这个建议的强烈反对。
- 英文翻译
1.pat; beat; slap; flutter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拍案而起”与愤怒的情绪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听到不公正的事情时,愤怒到无法忍受,于是一拍桌子站起来表示抗议的情景,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拍案而起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拍案”表示拍打桌子的动作,“而起”表示起身的动作。
- 详细解释
拍击;敲打。 巴金 《家》二八:“两人面对面地望着,下面白黄色的河水时时凶猛地拍打岩石脚。”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上弦的月亮已经弯在天边,除了海浪拍打着岩石的声音,海边早已悄无人声。” 梁斌 《红旗谱》二六:“ 江涛 走到 严萍 的门前,伸出手去,想拍打门环,又迟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