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僧俗 sēngsú
[monk and common people] 僧尼和没有出家的一般人
- 英文翻译
1.monks and laymen
- 详细解释
僧徒与一般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游庐山》:“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 苏子瞻 来矣!’”《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十三妹 原因‘侠义’两箇字上起见,一心要救 安 、 张 两家四口的性命,才杀了僧俗若干人。”
- 基本含义
- 指出家人和俗家人的对立关系,也可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与修养的高低。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修养的高低。通常用来指责那些行为不端、不合规范的人,或者用来表扬那些修养高尚、行为规范的人。
- 故事起源
- 《庄子·养生主》中有一则寓言故事:“南海之帝,存焉庶几。庶几者,人之神明也。帝者,人之俗也。人之神明与人之俗相背而不相能也。”这则故事中,帝指的是俗人,庶几指的是神明,表达了出家人和世俗人之间的对立关系。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他的行为举止很有修养,完全不像个僧俗之人。2. 这位出家人虽然在世俗中生活,但他的思想和行为仍然保持着僧俗之别。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僧俗”这个成语与出家人和世俗人的对立关系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出家人和世俗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佛教和修养相关的知识,了解出家人和世俗人在佛教中的角色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位同学很守规矩,从不迟到早退,真是个僧俗之人。2. 初中生:这个学生平时很有礼貌,不但学习好,而且待人接物也很得体,真是个僧俗之人。3. 高中生: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他不但学习优秀,而且在社会实践中也积极参与,真是个僧俗之人。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注重学习,但也要注意修身养性,做一个真正的僧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