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指贤者。因其明乎天理,适乎天性,故称。《庄子·庚桑楚》:“人之所舍,谓之天民;天之所助,谓之天子。”《孟子·尽心上》:“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 宋 陈师道 《理究》:“贤而在下谓之天民,贤而在上谓之天吏。” 明 方孝孺 《林泉读书斋铭》:“匪学奚知,匪行奚臻,主敬立诚,卓为天民。”
(2).指人民;普通人。《礼记·王制》:“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墨子·非攻下》:“夫取天之人,以攻天邑,此刺杀天民。” 清 魏源 《长沙秋怀》诗之四:“我本赤子一,天民天自育。”
- 基本含义
- 天下人民,指全体国民。
- 详细解释
- 天民一词源自《尚书·大禹谟》,原意为上天所赋予的人民,即全体国民。在古代中国,天民一词常用来形容国家的统治者对人民的关怀和保护,也表达了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归属感。
- 使用场景
- 天民一词常用于描述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强调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集体意识。在现代社会,天民也常用来指代全体国民,表达国家和人民的紧密联系。
- 故事起源
- 天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大禹谟》中,是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称谓。这个词语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人民的关怀和保护,同时也表达了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归属感。
- 词语结构
- 天民是由“天”和“民”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天”表示上天、天地,而“民”表示人民、百姓。结合在一起,表示全体国民。
- 例句
- 1. 我们要为天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2. 统治者应当牢记自己的责任,保障天民的福祉。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天民的发音拆分为“天”和“民”,并联想“天下人民”的意思,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天民一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天民的幸福贡献力量。2. 初中生:作为天民的一员,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3. 高中生:了解天民的需求,是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4. 大学生:作为天民的一份子,我们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