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追逐兔子。比喻争夺帝位。《后汉书·袁绍传》:“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 李贤 注:“《慎子》曰:‘兔走於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为未定分也。积兔满市,过不能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虽鄙不争。’《子思子》、《商君书》并载,其词略同。”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楼》诗:“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盖逐兔争先,瞻乌靡定,羣雄僭盗,为我驱除。是以史传所分,真伪有别。”《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益州 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今 刘季玉 不能用贤,此业必属他人。今日自付与将军,不可错失。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説乎?将军领取,某当效死。”
(2).《史记·李斯列传》载: 李斯 将被腰斩于 咸阳 市时对其中子说:“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后以“逐兔”指闲居的安逸生活。《魏书·自序》:“卿不遇老夫,犹应逐兔。” 金 元好问 《饮酒》诗之三:“驱驴上 邯郸 ,逐兔出东门。”
- 基本含义
- 追逐兔子,比喻追求目标或追求成功。
- 详细解释
- 逐兔是一个四字成语,由“逐”和“兔”两个词组成。逐意为追赶、追逐,兔指兔子。逐兔的基本含义是追逐兔子,比喻追求目标、追求成功。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追求自己的目标或追求成功的决心和毅力。
- 使用场景
- 逐兔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与个人发展、事业成功相关的话题。比如在谈论学业、职业规划、创业等方面,可以用逐兔来形容个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 故事起源
- 逐兔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捕兔器》。故事中,有一个人制作了一种捕兔器,他把兔子吸引到捕兔器的陷阱中,并设法让兔子一直往前奔跑,最终兔子被捕获。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想成功,就需要追求目标并付出努力。
- 词语结构
- 逐兔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逐”为动词,意为追赶;“兔”为名词,指兔子。
- 例句
- 1. 他一直在逐兔,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 她勇往直前,不断地逐兔,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逐兔这个成语:1. 将逐兔的发音“zhú tù”与追兔子的场景联系起来,形成联想。2. 将逐兔与追求目标、追求成功的意义联系起来,形成语义联想。
- 延伸学习
- 若想进一步了解逐兔成语的故事起源和相关文化背景,可以查阅相关的寓言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在逐兔,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好的中学。2. 初中生: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断逐兔,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3. 高中生:考试前,我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一步步地逐兔,争取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要坚持不懈地逐兔,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