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法当常用于强调某种行为或结果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是理所当然的。在法律领域、社会问题讨论、正义与公正的辩论等场景中经常出现。
- 例句
- 1. 他做出的决定是法当的,没有任何违法之处。2. 按照法当,他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3. 这个惩罚是法当的,符合法律规定。
- 基本含义
- 指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如此,理应如此。
- 基本解释
理应,应当。《后汉书·孔融传》“ 融 幼有异才” 李贤 注引《融家传》:“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王浪仙》:“今夕二鼓后,法当有妇人告急者。”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制度,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按照校规,我们不应该迟到,这是法当的。2. 初中生:作为公民,我们有义务遵守法律,因为法当如此。3. 高中生:在社会中,我们要尊重法律,因为法当是保护人民权益的基础。4. 大学生: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我们要按照法律行事,因为法当是理所当然的。5. 成年人:作为一名公务员,我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因为法当是我应尽的责任。
- 故事起源
- 《左传·庄公十七年》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鲁国的庄公在位,有一位官员叫季孙,他因为犯了错被庄公处以死刑。季孙的儿子孔子非常悲伤,他对庄公说:“法当杀人者,君杀之,君无罪。”意思是按照法律规定,杀人者应当被杀,君主杀害罪人是没有罪的。庄公被孔子的话所感动,最终放过了季孙。从此以后,“法当”成为了表示某种行为是理所当然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法官在法庭上宣判,他的判决是按照法律规定,是理所当然的。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动词“法”和动词“当”组成。
- 详细解释
- 法当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如此,理应如此。它强调了法律的权威和约束力,表示某种行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是应当遵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