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相传《书·顾命》为 周成王 临终之遗命,后亦以“顾言”指人临终遗言。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杨君墓志铭》:“ 嘉祐 七年四月辛巳,卒於 河南 ,享年三十九。顾言曰:‘焚吾所为书,无留也。以柩从先人葬。’”参见“ 顾命 ”。
- 基本含义
- 顾虑言辞,担心言语会引起麻烦或得罪人。
- 详细解释
- 顾言是由“顾”和“言”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顾虑言辞。顾言形容一个人在说话时,因为担心言辞不当会引起麻烦或得罪人,所以十分谨慎小心。
- 使用场景
- 顾言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言辞上非常谨慎,害怕说错话或得罪人。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重要场合、面对上级或陌生人时,人们希望避免冲突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故事起源
- 顾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隐公二十年》中。当时,齐国的隐公去世,他的大臣公孙丑想要接替他的位置。公孙丑非常害怕自己的言辞会引起麻烦,所以他在隐公死后,一直顾虑着自己的言辞,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野心。因此,人们就用“顾言”来形容他的谨慎小心。
- 词语结构
- 顾言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顾”和名词“言”组成。其中,“顾”表示顾虑、担忧,“言”表示言辞、说话。
- 例句
- 1. 他在公开场合总是顾言慎行,生怕说错话。2. 老师的话很有分量,我们要顾言慎行,避免得罪他。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顾言”与“谨慎小心”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个人在说话时非常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人或引起麻烦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顾言”类似的成语,比如“谨言慎行”、“小心翼翼”等,这些成语都与谨慎、小心相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老师面前,我总是顾言慎行,生怕说错话。2. 初中生:考试前我会顾言慎行,不敢和同学交头接耳。3. 高中生:在面试时,我会顾言慎行,避免说出不当的言辞。4. 大学生:参加重要会议时,我会顾言慎行,尽量避免引起争议。5. 成年人:在与领导交流时,我会顾言慎行,避免得罪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