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篆刻 zhuànkè
[seal cutting] 刻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比喻精心书写或作文
- 英文翻译
1.seal cutting
- 详细解释
(1).比喻书写和精心为文。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 吕延济 注:“篆谓篆书,刻谓雕刻文章也。” 宋 秦观 《赠刘使君景文》诗:“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觴侠气上云空。”
(2).谓雕琢,过分修饰文字。 明 高启 《跋沟南诗后》:“格律深稳,不尚篆刻,而往往有会理切事之理。”
(3).雕刻印章。《明史·文苑传三·文徵明》:“﹝ 文彭 、 文嘉 ﹞并能诗,工书画篆刻,世其家。”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米紫来自书诗卷》:“﹝ 米紫来 ﹞诗画皆工秀,兼善篆刻。”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竹阴读画》:“ 抱石 ,我看是一位标准的 中国 艺术家,他多才多艺,会篆刻,又会书画,长于文事。”
- 基本含义
- 指用篆刻技艺刻划文字或图案。也用来形容文章或书法字迹刻画精细,工艺精湛。
- 使用场景
- 篆刻常用于描述艺术家的技艺或作品,也可用于形容文字或字迹的精湛。在书法、美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中,篆刻是重要的技艺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印章制作等方面。
- 故事起源
- 篆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代和周代,当时篆刻主要用于刻制印章。在秦汉时期,篆刻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表达方式。篆刻作品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视为文人雅士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的书法字迹像篆刻一样精细而工整。2. 这幅篆刻作品的刀法独特,展现了艺术家的才华。3. 他的文章篆刻般精湛,字字珠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篆刻”这个词语:1. 将“篆刻”这个词语与中国传统艺术联系起来,想象一位艺术家在石头上雕刻文字或图案的场景。2. 将“篆刻”的发音“zhuàn kè”与“转刻”进行联想,表示文字或图案被刻在另一个材料上的过程。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篆刻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篆刻的历史、技巧和艺术欣赏。了解篆刻的发展演变,并尝试自己刻制一枚印章或练习书法,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美术课上学习了篆刻,刻了一个自己的名字的印章。2. 初中生:老师夸奖我写的作文篆刻般精湛,让我很开心。3. 高中生:我对篆刻很感兴趣,正在学习如何刻制印章。4. 大学生:在艺术展览上看到了一些篆刻作品,被它们的精细和工艺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