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 晋 人角之,诸戎掎之,与 晋 掊之。” 孔颖达 疏:“角之谓执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 金山 诸蕃,共为形势。”
(2).谓分兵互相呼应。《旧唐书·德宗纪下》:“宜令诸道各出师徒,掎角齐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当是时,先 修亲王 屯 归化城 , 顺承郡王 屯 贺兰山 ,互相掎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那天从 松山 和 乳峰山 两处撤退时,留下了几千人马和十几门大炮在几座营寨中,以便与 松山城 互为掎角,抗击 清 兵。”
(3).偏斜,不正相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栽后二年,慎勿採、沐。大如臂许,正月中移之。率十步一树,正欲小掎角,不用正相当。”
- 基本含义
- 指在两个或多个方面同时施加压力,使其无法逃脱或选择。
- 详细解释
- 掎角源自于古代狩猎中的一种策略,猎人会将几个人围成一个圈,然后逐渐向中间靠拢,使猎物无法逃脱。这个成语引申为在不同方面同时施加压力,使对方无法逃脱或选择。
- 使用场景
- 1. 形容在竞争中对对手施加多方面的压力,使其无法获得优势。2. 形容在谈判中对对方施加多重压力,使其无法拒绝自己的要求。
- 故事起源
- 掎角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晋国的故事。晋国有一个叫做晋平公的国君,他对外交很重视,常常派人去其他国家学习经验。有一次,晋平公派人去齐国学习,回来后,他将齐国的宴会礼仪和军事战略都引入了晋国。晋国的官员们不满晋平公的做法,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会使晋国变得更加依赖齐国。于是,晋国的官员们纷纷向晋平公施加压力,掎角晋平公,最终迫使他放弃了引入齐国制度的想法。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这家公司在市场上掎角竞争,使竞争对手无法获得优势。2. 老板对员工施加多重压力,掎角他们无法拒绝加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掎角”联想为狩猎中的猎人围捕猎物的策略,通过不断施加压力使猎物无法逃脱。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竞争、施压相关的成语,如“以逸待劳”、“以强凌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的考试成绩掎角,让我们都努力学习。2. 初中生:班级里有几个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上掎角,争夺冠军。3. 高中生:在高考备战阶段,同学们互相之间掎角,争夺大学录取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