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来形容某个经历或教训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使人铭记终生。
- 例句
- 1. 这次失败的经历让我铭骨刻髓,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2. 那位老师的严厉批评让学生们铭骨铭心,从而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 基本含义
- 铭记在骨髓中,深深铭记。
- 基本解释
铭刻在骨。形容永记不忘。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君王早朝宴罢,切齿铭骨。” 唐 李白 《古风》之五:“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宋 苏辙 《代龚谏议谢知青州帅表》:“恩深不报,期铭骨以终身。”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孟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了解他对人性、道德和政治的看法,以及他对社会改革的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妈妈的爱铭骨刻髓,永远不会忘记。2. 初中生:这次考试的失败让我铭骨铭心,从而更加努力学习。3. 高中生:面对挫折,我们应该铭骨铭心,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4. 大学生:这次实习经历让我对职业生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铭骨铭心。5. 成年人: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我将铭骨铭心,永远感激不尽。
- 故事起源
- 铭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哲学家,他的学问非常广博,深受人们的尊敬。有一次,孟子去拜见一位名叫齐宣王的国君,但宣王却对孟子非常冷淡,没有给予他应有的礼遇。孟子离开后,对宣王的冷淡行为感到非常愤怒和失望,于是他在自己的身上割下一块肉,写上“齐宣王冷淡”四个字,然后烧成灰烬。之后,孟子将灰烬洒在自己的骨髓里,表示将这个冷淡的经历铭记在心,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故事就是铭骨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铭骨”这个成语与孟子的故事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孟子割下一块肉写上“齐宣王冷淡”四个字,然后烧成灰烬,洒在自己的骨髓里,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铭记在骨髓中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铭骨是一个动宾短语,由“铭”和“骨”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铭骨是指将某个经历或教训深深铭记在心,使其成为血肉之中,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