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藜羹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生活简朴、贫穷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生活条件很差,缺乏物质享受,但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在困难的环境下坚持奋斗,不畏艰辛。
- 例句
- 1. 他虽然生活贫困,但仍然能够做出一副藜羹的精神。2. 在那个年代,人们常常用藜羹来形容贫苦农民的生活。
- 基本含义
- 藜羹是指用藜草制成的羹汤,比喻贫寒而简朴的生活。
- 基本解释
用藜菜作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庄子·让王》:“ 孔子 穷於 陈 蔡 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 成玄英 疏:“藜菜之羹,不加米糝。”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二:“弊襟不掩时,藜羹常乏斟。” 宋 曾巩 《寄题饶君茂才葆光庵》诗:“适意藜羹与布裘,结庐人境地还幽。” 阿英 《吃茶文学论》引《近世丛语》:“夫小人樵苏以给食,豆粥藜羹,仅以充腹。”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贫穷、简朴生活相关的成语,如“粗茶淡饭”、“穷困潦倒”等,进一步丰富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虽然没有很多玩具,但是我也能过得很快乐,就像吃藜羹一样简单而满足。2. 初中生:贫穷并不意味着就不能有追求,我们要像藜羹一样,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3. 高中生:藜羹是一种象征贫困的食物,但是它也寓意着坚持和勇气,我们要像藜羹一样,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
- 故事起源
- 藜羹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相传,有一位叫藜藿的农夫,他家非常贫穷,只能靠种植藜草来维持生计。一天,藜藿的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想品尝一碗藜羹。藜藿没有多余的东西,只好将自己唯一的一株藜草煮成了藜羹招待客人。客人吃完后非常满意,赞扬藜藿的藜羹美味可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生活艰难,只要用心去做,简单的东西也能带来快乐和满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贫穷的农民在用心制作藜羹的场景,以及客人满意地品尝藜羹的情景。通过生动的联想,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主语 + 做 + 藜羹
- 详细解释
- 藜羹,又称藜粥,是中国古代一种简单的食物,由藜草制成。藜草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因此它的品质较差。藜草煮熟后变成的羹汤,质地粘稠,味道单一,营养价值较低,常被用来充饥。因此,“藜羹”成为了贫寒而简朴的生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