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具备了辨别真相和真实事物的能力。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眼光敏锐,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
- 例句
- 1. 他是一个识荆明辨的人,对于人际关系非常有洞察力。2. 只有识荆之人才能够看清这个项目的真实情况。
- 基本含义
- 识别出真正的荆棘,即能够分辨出真相和真实的事物。
- 基本解释
◎ 识荆 shíjīng
[have the honor of making your acquaintance] 敬辞。原指久闻其名而初次见面结识的敬词,今指初次见面或结识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 韩荆州(长史韩朝宗)’。—— 李白《与韩荆州书》
避地曾来银岭居,识荆已是二年余。——元· 鲁直《次程仲京韵》
- 延伸学习
- 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可以学习相关的诗词和故事,了解更多关于辨别真相和识别事物本质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一个识荆的人,我能够看清楚谁是我的真朋友。2. 初中生:只有识荆之人才能够看到这个问题的本质,我们应该学会分辨真假。3. 高中生:作为一名识荆明辨的学生,我不会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我会用心去理解事物的本质。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逍遥游》。故事中,庄子告诉人们,当他们看到一片草地时,大多数人只会看到草地上的草,而不会注意到其中的荆棘。只有那些能够识别出荆棘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 英文翻译
1.[书] [敬] have the honour of making your acquaintanc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识荆”与“识别荆棘”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自己在一片草地上行走,能够识别出其中的荆棘,就能够理解这个成语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识”和“荆”。
- 详细解释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 白 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 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 韩荆州 ,指 韩朝宗 ,当时为 荆州 长史。后因以“识荆”为初次识面的敬辞。 唐 牟融 《赠韩翃》诗:“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 荆 。”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相决》:“久闻先生风鑑,未曾识 荆 。” 田汉 《丽人行》第十七场:“ 刘先生 ,闻名已久没见过面,今天才有识 荆 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