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聋喑 ”。聋哑。比喻沉闷闭塞、上下情不通的局面。《晏子春秋·谏下十七》:“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吾谓之瘖;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瘖,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子华子·晏子问党》:“聋喑之朝,上有放志,而下多忌讳。” 清 顾炎武 《华下有怀顾推官》诗:“鐘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 基本含义
- 指人聋和哑,无法听见和说话。
- 详细解释
- 聋瘖是由“聋”和“瘖”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聋指耳朵失去听觉能力,瘖指喉咙失去发声能力。因此,聋瘖形容一个人既不能听见别人说的话,也不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仅聋,而且还瘖,即无法听见别人说话,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沟通上遇到的困难,或者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完全无能。
- 故事起源
- 关于聋瘖这个成语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它被广泛使用。根据一些文献记载,聋瘖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王敦传》中。故事中,王敦被称为“聋瘖”,是因为他在政治上缺乏智慧和能力,无法听取别人的建议,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
- 词语结构
- 聋瘖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词的结构,其中“聋”表示耳朵失去听觉能力,“瘖”表示喉咙失去发声能力。
- 例句
- 1. 他不仅聋瘖,连眼睛也瞎了,完全无法与外界沟通。2. 这个人聋瘖了几十年,一直都没有听过声音。3. 虽然他聋瘖,但他通过手写和手势与人交流。
- 记忆技巧
- 要记忆聋瘖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一个人既聋又瘖,无法听见别人说话,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耳塞,嘴巴被封住,无法听到声音,也无法说话。
- 延伸学习
- 了解聋瘖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后,你可以尝试寻找其他与“聋”和“瘖”相关的成语,并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这样可以丰富你的词汇量,提高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爷爷年纪大了,有时候听不见我们说话,所以他有点聋瘖。2. 初中生:有些人虽然聋瘖,但他们通过手语和写字与世界交流。3. 高中生:这个城市的交通信号灯不仅聋瘖,而且还没有任何反应,让人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