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洞贯常用于形容人的才智过人,能够全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也可以用来形容学习上的领悟力强、洞察力敏锐,能够迅速理解和掌握知识。
- 例句
- 1. 他的思维非常敏捷,能够洞贯问题的本质。2. 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洞贯了整个领域。3. 学习要有洞贯的眼光,不能只看表面。
- 基本含义
- 洞穿、贯通。
- 基本解释
(1).穿透。《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瑜 之东渡,因与同行”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曜 《吴书》:“﹝ 鲁肃 ﹞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 仁贵 一发洞贯。”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上:“身被十八创,且以两手足合掌,用尖刃洞贯,索缚如豕。”
(2).通晓,透彻了解。《太平御览》卷二六四引 晋 袁山松 《后汉书》:“ 岑晊 字 公孝 ,高才絶人,五经六艺,无不洞贯。”《朱子语类》卷一○四:“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洞贯相近的成语,例如洞若观火、洞察一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经过努力,终于洞贯了这个数学题的解法。2. 初中生:他的英语水平很高,能够洞贯英语的语法规则。3. 高中生:他的逻辑思维很强,能够洞贯复杂的问题。4. 大学生及以上:她的研究成果洞贯了整个领域,对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
- 故事起源
- 洞贯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庄子》一书中。庄子是一位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在《庄子·逍遥游》一篇中写道:“洞穿天地之间,贯通古今之变。”这句话意味着洞贯的人能够洞察天地间的变化,通达古今的事物。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洞贯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大洞穿透了整个物体,表示洞贯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洞贯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洞和贯。
- 详细解释
- 洞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洞指的是穿孔或穿透,贯指的是贯通或通达。洞贯的含义是指彻底贯通,穿透整个事物,使之完全明白或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