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掷身这个成语常常用在描述体育比赛、军事行动、紧急救援等情境中。可以用来形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瞬间爆发力,士兵在战场上的勇猛冲锋,或者消防员在救火过程中的果断行动。
- 例句
- 1. 运动员掷身跳过障碍物,刷新了比赛纪录。2. 士兵们掷身冲向敌阵,展现了他们的勇猛和决心。
- 基本含义
- 指迅速扑向敌人或目标,用力投掷身体。
- 基本解释
犹纵身。 清 黄宗羲 《毛烈妇墓表》:“明年三月之夜,从楼上掷身而下,呕血晕地,又不得死,因随父还,守制夫家。” 茅盾 《子夜》十五:“ 蔡真 歇斯底列地狂笑着,又掷身在床上,用劲地颠着,床架格格地响。”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掷身相关的成语,例如“掷地有声”、“掷果潘安”等。这些成语都与掷身有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小明掷身跳过河流,到达对岸。初中生:运动员掷身跳过障碍物,赢得了比赛。高中生:士兵们掷身冲向敌阵,打破了敌人的防线。大学生:消防员掷身冲进火场,救出了被困的人们。
- 故事起源
- 掷身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法和武术。在古代战争中,战士们常常需要迅速扑向敌人,并用力投掷身体来攻击对方。这种行动展现了勇猛和果断,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扑”、“投”等动作相关联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迅速扑向目标,并用力投掷身体,形成了掷身的动作。
- 词语结构
- 掷身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掷”和“身”。其中,“掷”表示用力投掷,表达了动作的力量和速度;“身”表示身体,表示动作的主体。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迅速扑向敌人或目标的行动。
- 详细解释
- 掷身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迅速、有力地扑向敌人或目标。它强调了行动的迅猛和决断力。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战斗、运动或其他需要快速反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