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杖藜的词语解释
杖藜的意思
拼音:zhàng lí    注音:ㄓㄤˋ ㄌㄧˊ
使用场景
杖藜多用于形容老年人行走困难,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人或事物的困难情况。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描述、文章、演讲等场景中。
例句
1. 老人年纪大了,行走杖藜。2. 经历了一场大病后,他的行走变得杖藜不前。
基本含义
杖藜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行走艰难、步履蹒跚的样子。
基本解释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行走、困难相关的成语,如“步履维艰”、“蹒跚”等,以扩大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爷爷年纪大了,走路杖藜,我们要照顾他。2. 初中生:经过一场大病,他的身体变得杖藜不前,但他依然坚持努力。3. 高中生:这个国家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人民坚定地走过了杖藜的岁月。
故事起源
杖藜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乡村生活。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常常用藜杖来支撑自己的身体,以便更好地进行工作。当农民年老体弱时,他们行走困难,需要依靠藜杖来支撑自己的身体,这就形成了“杖藜”的意象。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年老体弱的农民,拄着一根藜杖在田间艰难地行走,这样就能够记住“杖藜”表示行走困难的意思。
词语结构
杖藜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杖”和“藜”。其中,“杖”是名词,指拄杖;“藜”是名词,指藜杖。两个词形容一起,用来形容行走困难的样子。
详细解释
杖藜,杖指拄杖,藜指藜杖。原指拄着藜杖行走,形容行走困难,步履蹒跚。后来泛指行走艰难。
(0)
诗文中出现“杖藜”的诗词

登凌云高处

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

方识乾坤真转毂,好知身世付虚舟。

九秋草木岚烟湿,万里山川海气浮。

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

(0)

春雪晚晴出西村

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

堕梅残白犹明树,著柳暗黄初映堤。

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

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0)

和陶桃花源,并引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

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

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耘樵得甘芳,龁齧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

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

不如我仇池,高举复几岁。

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

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

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0)

山村五绝·其四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0)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0)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三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