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毁灭中和之性。《庄子·外物》:“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人焚和。” 郭象 注:“众人而遗利则和,若利害存怀,则其和焚也。” 成玄英 疏:“驰心利害,内热如火,故烧焰中和之性。” 清 姚鼐 《戊午九月十四日出云栖楼寺作》诗:“焚和从一念,繫物沮高蹈。”
- 基本含义
- 指烧毁和平的局面,引发冲突或战争。
- 详细解释
- 焚和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焚”和“和”。焚指烧毁,和指和平。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烧毁和平的局面,引发冲突或战争。它形象地描述了和平被破坏的过程和结果。
- 使用场景
- 焚和一般用于贬义场合,用来形容破坏和平的行为或局势。可以用于描述国际关系紧张、内外交困、战争爆发等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行为,比如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友情等。
- 故事起源
- 焚和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项羽破釜沉舟,焚破荆州的故事。当时,项羽在荆州与刘邦争夺天下,为了表明决心,他烧毁了自己的船只和后方粮草,决心与刘邦决一死战。
- 词语结构
- 焚和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焚”和名词“和”组成。
- 例句
- 1. 这次战争的结果是焚和,两国陷入了长期的冲突。2. 他的背叛导致了家庭的焚和,父母离婚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焚和”与“破坏和平”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烧毁和平的局面,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和平相关的成语,比如“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等,丰富自己的词汇储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战争是一种焚和的行为。初中生:他的背叛导致了班级的焚和,同学们之间关系紧张。高中生:这场纷争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焚和,战争爆发了。大学生:他的行为引发了社会的焚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