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苗民的词语解释
苗民的意思
拼音:miáo mín    注音:ㄇㄧㄠˊ ㄇㄧㄣˊ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弱势群体,特别是在社会或政治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民群众。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特定领域或境况下的弱小和无力。
例句
1. 这个社区里的苗民们生活艰难,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2.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他是一个苗民,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
基本含义
指弱小的农民或群众。
基本解释

(1).指古代 三苗 部族之主。《书·吕刑》:“ 苗 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孔 传:“ 三苗 之君,习 蚩尤 之恶,不用善化民,而制以重刑,惟为五虐之刑,自谓得法。” 孔颖达 疏:“ 三苗 之主,实国君也,顽凶若民,故谓之 苗 民。”
(2).指古 三苗 部族。《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 黑水 之北,有人有翼,名曰 苗民 。” 郭璞 注:“ 三苗 之民。”按,此乃关于 三苗 部族的神话传说。 鲁迅 《准风月谈·踢》:“ 苗民 大败之后,都往山里跑,这是我们的先帝 轩辕氏 赶他的。”

延伸学习
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民和群众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爷爷是一个苗民,每天都在地里努力种菜。初中生:在这个城市里,有很多苗民需要政府的关怀和帮助。高中生:尽管他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并没有放弃努力,他是一个苗民中的佼佼者。
故事起源
苗民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在古代社会,农民和群众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的生活困苦,地位低下。因此,苗民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弱小和脆弱。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苗”字和“民”字的形象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幼小的苗芽,代表着脆弱和脆弱的状态,而周围的人民或群众则代表着农民或群众。将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就可以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详细解释
苗民是由“苗”和“民”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苗”指的是刚刚出土的幼苗,代表着脆弱和脆弱的状态;“民”指的是人民或群众。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农民或群众处于弱小和脆弱的地位。
(0)
诗文中出现“苗民”的诗词

观棋大吟

人有精游艺,予尝观弈棋。

算馀知造化,着外见几微。

好胜心无已,争先意不低。

当人尽宾主,对面如蛮夷。

财利激于衷,喜怒见于頄。

生杀在于手,与夺指于颐。

戾不殊冰炭,和不侔埙篪。

义不及朋友,情不通夫妻。

珠玉出怀袖,龙蛇走肝脾。

金汤起樽俎,剑戟交屏帏。

白昼役鬼神,平地蟠蛟螭。

空江响雷雹,陆海诛鲸鲵。

寒暑同舒惨,昏明共蔽亏。

山河璨于地,星斗会璇玑。

因睹输赢势,翻惊宠辱蹊。

高卑易裁制,返覆难拘羁。

心迹既一判,利害不两提。

卷舒当要会,取舍在须斯。

智者伤于诈,信者失于椎。

真伪之相杂,名实之都隳。

得者失之本,福为祸之梯。

乾坤支作讼,离坎变成睽。

弧矢相凌犯,言辞共诋欺。

何尝无胜负,未始绝兴衰。

前日之所是,今日之或非。

今日之所强,明日之或羸。

以古观后世,终天露端倪。

以今观往昔,何止乎庖羲。

尧舜行揖让,四凶犹趄趑。

汤武援干戈,三老诚有讥。

虽皋陶陈谟,而伊周献规。

曾未免矣夫,疗骨而伤肌。

仁为名所败,义为利所挤。

治乱不自已,因革徒从宜。

与贤不与子,贤愚生瑕玼。

与子不与贤,子孙生疮痍。

苗民逆命,或有扈阻威。

或羿浞起衅,或管蔡造疑。

或商人征葛,或周人乘黎。

或鸣条振旅,或牧野搴旗。

灼见夏台日,曾照升自陑。

安知羑里月,不照逾孟师。

厉王奔于彘,幽王死于骊。

平王迁于洛,赧王败于伊。

或盟于召陵,或会于黄池。

或战于长岸,或弑于乾溪。

或入于鄢郢,或栖于会稽。

或屠于大梁,或入于临淄。

五霸共吞噬,七雄相鞭笞。

暴秦灭六国,楚汉决雄雌。

天尽于有日,地极于无涯。

遐迩都包括,纵横悉指挥。

井田方奕奕,兵甲正累累。

易之以阡陌,画之以郊畿。

销之以锋镝,焚之以书诗。

罢侯以置守,强干而弱枝。

重兵栖上郡,长城堑边陲。

自谓磐石固,万世无已而。

回天于指掌,割地于阶墀。

视人若蝼蚁,用财如沙泥。

阿房宫未毕,祖龙车至戏。

骊山卒未放,陈涉兵自蕲。

灞上心非浅,鸿门气正滋。

咸阳起烟焰,南郑奋熊罴。

人鬼同交错,风云共惨凄。

项强刘未胜,得鹿莫知谁。

约法三章在,收兵五国随。

庙堂成算重,帷幄坐筹奇。

广武貔貅怒,鸿沟虎豹饥。

荥阳留纪信,垓下别虞姬。

三杰才方展,千年运正熙。

山川旧形胜,日月新光辉。

正朔承三统,车书混四维。

方隅无割据,穷僻有羁縻。

后族争行日,军分南北司。

当时无佐命,何以救颠隮。

百战方全日,长兵震天垂。岂知巫蛊事,祸起刘屈?。

冢宰司衡日,重明正渺瀰。

见危能致命,无忝寄孤遗。

剧贼欺孤日,行同狐与狸。

宫中凌寡妇,殿上逐婴儿。

龙战知何所,冰坚正在兹。

溃堤虽患水,禦水敢忘堤。

东汉重晞日,昆阳屋瓦飞。

幽忧新室鬼,狼籍渐台尸。

鄗邑追隆准,新安扫赤眉。

再逢火德王,复睹汉官仪。

窦邓缘中馈,阎梁挟牝鸡。

经何功殆尽,至董业都糜。

河洛少烟火,京都多蒿藜。

长天有鸟度,白骨无人悲。

城有隍须复,羊无血可刲。

大厦之将颠,非一木可支。

孟德提先手,仲谋藉世资。

玄德志不遂,竟终于涕洟。

西晋尚清谈,大计悬品题。

妇人执国命,骨肉生疠疵。

二主蒙霜露,五胡犯鼎彝。

世无管夷吾,令人重歔欷。

广陌羌尘合,中州胡马嘶。

龙光射牛斗,日影化虹蜺。

辟草来洛汭,垦田趋江湄。

二百有四年,方驾而并驰。

东晋分南尾,时或产灵芝。

凡经五改命,至陈卒昌隋。

国破西风暮,城荒春草萋。

长江空满目,行客浪沾衣。

后魏开北首,孝文几缉绥。

河阴旋有变,国分为东西。

尔朱夺高氏,宇文灭北齐。

及隋始并陈,四海为藩篱。

泛汴公私匮,征辽士卒疲。

有身皆厌苦,无口不嗟咨。

处处称年号,人人思乱离。

中原未有主,谁识非鹿麋。

千一难知日,天人相与期。

龙腾则云霭,虎步则风凄。

母后专朝日,相仍紊宫闱。

可嗟桓彦范,不杀武三思。

绣岭喧歌舞,渔阳动鼓鼙。

太平其可傲,徒罪一杨妃。

剑阁离天日,潼关漏虎貔。

两京皆覆没,九庙咸倾欹。

乐极则悲至,恩交则害携。

事无可奈何,举目谁与比。

自此藩方盛,都无臣子祗。

恃功而不朝,讨贼以为词。

各拥部兵盛,谁怜王室卑。

邀朝廷姑息,观社稷安危。

攻取非君命,诛求本自肥。

乘舆时播越,扈从或参差。

尾大知难运,鞭长岂易麾。

长奸忧必至,养虎害终贻。

国步何颠沛,君心空忸怩。

时来花烂漫,势去叶离披。

十姓分中夏,五家递通逵。

徒明星有烂,但东方未晞。

才返长芦镇,旋驱胡柳陂。

绛霄兵自取,玄武火何痴。

中渡降堪罪,栾城死可嗤。

太原朝见入,刘子夕闻啼。

事体重重别,人情旋旋移。

弃灰犹隐火,朽骨尚称龟。

谲诈多阴中,艰忧常自罹。

挠防肤革易,患救腹心迟。

语祸不旋踵,言伤浪噬脐。

欲升还陨落,将坠却扶持。

瞑眩人皆恶,康宁世共睎。

须能蠲重疾,始可谓良医。

久废田硗确,难行路险巇。

不逢真主出,何以见施为。

家国邅回极,君臣际会稀。

上天生假手,我宋遂开基。

睿算随方设,群豪引领归。

迄今百馀载,兵革民不知。

成败须归命,兴亡自系时。

天机不常设,国手无常施。

往事都陈迹,前书略可依。

比观之博弈,不差乎毫釐。

消长天旋运,阴阳道范围。

吉凶人变化,动静事枢机。

疾走者先颠,迟茂者后萎。

与其交受害,不若两忘之。

求鱼必以筌,获兔必以罤。

得之不能忘,羊质而虎皮。

道大闻老子,才难语仲尼。

造形能自悟,当局岂忧迷。

黑白焉能浼,死生奚足猗。

应机如破的,迎刃不容丝。

勿讶傍人笑,休防冷眼窥。

既能通妙用,何必患多岐。

同道道亦得,先天天弗违。

穷理以尽性,放言而遣辞。

视外方知简,听馀始识希。

大羹无以和,玄酒莫能漓。

上兵不可伐,巧历不可推。

善言不可道,逸驾不可追。

兄弟专乎爱,父子主于慈。

天下亦可授,此著不可私。

(0)

读史二十首·其四

澶漫江淮万里春,九黎才格又苗民

即今腿髻穷山里,此是江南旧主人。

(0)

三月三日应诏诗二首·其二

浩浩白水,泛泛龙舟。皇在灵沼,百辟同游。

击棹清歌,鼓枻行酬。闻乐咸和,具醉斯柔。

在昔帝虞,德被遐荒。干戚在庭,苗民来王。

今我哲后,古圣齐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元首既明,股肱惟良。乐酒今日,君子惟康。

(0)

答朱采捕蝗诗

捕蝗之术世所非,欲究此语兴于谁。

或云丰凶岁有数,天孽未可人力支。

或言蝗多不易捕,驱民入野践其畦。

因之奸吏恣贪扰,户到头敛无一遗。

蝗灾食苗民自苦,吏虐民苗皆被之。

吾嗟此语祗知一,不究其本论其皮。

驱虽不尽胜养患,昔人固已决不疑。

秉蟊投火况旧法,古之去恶犹如斯。

既多而捕诚未易,其失安在常由迟。

诜诜最说子孙众,为腹所孕多蜫蚳。

始生朝亩暮已顷,化一为百无根涯。

口含锋刃疾风雨,毒肠不满疑常饥。

高原下湿不知数,进退整若随金鼙。

嗟兹羽孽物共恶,不知造化其谁尸。

大凡万事悉如此,祸当早绝防其微。

蝇头出土不急捕,羽翼已就功难施。

只惊群飞自天下,不究生子由山陂。

官书立法空太峻,吏愚畏罚反自欺。

盖藏十不敢申一,上心虽恻何由知。

不如宽法择良令,告蝗不隐捕以时。

今苗因捕虽践死,明岁犹免为蝝菑。

吾尝捕蝗见其事,较以利害曾深思。

官钱二十买一斗,示以明信民争驰。

敛微成众在人力,顷刻露积如京坻。

乃知孽虫虽甚众,嫉恶苟锐无难为。

往时姚崇用此议,诚哉贤相得所宜。

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

(0)

禹陵诗

维年癸丑春二月,我来会稽探禹穴。

乍看庙貌极巍峨,松柏森然动魂魄。

阴崖疑有鬼神护,深泽或恐龙蛇出。

八年自昔集輴樏,万国于兹朝玉帛。

生前宫室制不崇,葬后山林无改列。

鸟耘后世不可知,三寸桐棺此遗迹。

俗儒小生好傅会,往往神奇骋其说。

金简绿字竞侈陈,童律庚辰矜创获。

不感明德夸异闻,罔识当年疏瀹策。

遂令四载随刊功,徒为神仙饰鸿烈。

岂知禹贡纪方略,不用山经纷诡谲。

往者洪流遍中国,下民昏垫何由释。

帝咨岳牧惊怀襄,天顾蒸氓生圣哲。

北安冀兖载壶口,南治荆扬过震泽。

九河其浚九州同,四海分流四隩宅。

乃因土地定征赋,竟奠山川免巢窟。

贡金铸鼎罔两避,班师舞羽苗民格。

身成绩用蛊终干,民尽讴歌世难绝。

东巡会稽事如昨,祀典煌煌重于越。

遐思终古此区宇,经岁圣神为计画。

盘皇辟地娲补天,载笔荒唐贤者斥。

羲农轩学递相嬗,礼乐兵刑渐增设。

佃用耒耨渔网罟,陆居栋宇水舟楫。

唐虞考绩先五臣,百姓昭明万邦协。

当时禹亦共赓飏,独锡元圭登北阙。

后来汤武及周孔,征诛笔削严斧钺。

是皆功与姒王并,天壤纷纷留墓碣。

我生好古先此览,不觉涕零沾窆石。

井渫山阿永自深,碑存亭畔犹无缺。

荒祠拜手独归去,夕阳西下波声咽。

(0)

赠何君辞官归里

三年牧夷邵,万里竟归舟。

瘴离程番雨,雪乘江汉流。

琴书顿县邑,五马向山楼。

棠树苗民种,清阴应旧州。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