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名分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的义务。可以用来讨论婚姻关系、家庭关系、职业关系等。也可以用来指责或批评某些人没有履行他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 例句
- 1. 他明白自己的名分,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2. 她违背了她的名分,没有尽到作为母亲的责任。
- 基本含义
- 指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以及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指人的名义、身分和地位。
[构成]
并列式:名+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名分相关的成语,如“有名有分”、“失去名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有一个好的名分。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要尽到自己的名分,好好学习。3. 高中生:考试是检验我们学习成果的方式,我们要按照自己的名分去努力。4. 大学生:大学生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到自己的名分。5. 成年人: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要尽到自己的名分,照顾好家人。
- 故事起源
- 名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名叫子产的贤人,他非常重视名分,认为人们应该按照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去做事。子产说:“名分者,君子之所以不可废也。”这句话后来被人们引申为“名分”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名分”拆解为“名”和“分”两个字,分别表示名誉和分配。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分界线上,一边是他的名誉和地位,一边是他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名分是一个主谓结构的成语,由名词“名”和动词“分”组成。
- 详细解释
(1).名位与身分。《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南朝 梁 何逊 《答丘长史》诗:“宿夕敦远游,名分乃异路。” 宋 岳珂 《桯史·御名不联字》:“其实去联文,尊王统,所以辨名分,示等威也。”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只因这三位主母,都是不曾正过名分的,大的説是大,小的又説是大,若还只封一位,就有无限的争端。” 沉从文 《顾问官》:“至于落在冷门的家伙,即或名分上是‘高参’、‘上校’,生活可就够苦了。”
(2).犹名义。《商君书·定分》:“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在这种合作中,权利来了,他以儒的名分来承受;义务来了,他又以道的资格说,本来我是什么也不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