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皇帝颁发的考察官吏的条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条察州。” 唐 柳宗元 《代裴行立谢移镇表》:“唯当遵守詔条,贬弃奸慝,平匀徭赋,示以义方。”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在官有疾犯皆去职》:“邑训导 张用斋 庸 《送知县饶公免官还乡序》云:‘ 洪武 九年秋八月,有司钦奉詔条,凡在官者,其族属有丽於法,听其解职还乡里。’”参见“ 六条 ”。
- 基本含义
- 指君主发布的法令或政令。
- 详细解释
- 诏条是由君主发布的法令或政令,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它是统治者行使权力、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诏条通常包含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规定,旨在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社会发展。
- 使用场景
- 诏条一词通常用于讨论古代帝王制度下的法律和政策,也可以用来形容现代法律或政策的严厉、具有约束力。
- 故事起源
- 诏条一词源自古代中国的君主制度。古代君主通过发布诏书来制定法律、政策和命令,以行使自己的统治权力。这些诏书被称为诏条,成为了古代社会管理和治理的重要工具。
- 词语结构
- 诏条属于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皇帝颁布了一道诏条,要求全国人民遵守。2. 这个法律是根据最新的诏条制定的,必须严格执行。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法律”、“政策”等相关的词语进行联系,同时可以想象一个君主在庭院中发布诏书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君主制度,以及君主发布诏条的具体过程和作用。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法律、政策相关的成语,扩大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诏条,不要违反规定。2. 初中生:政府发布了一项新的诏条,要求大家节约用水。3. 高中生: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古代的诏条,了解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4. 大学生:研究生们在研究诏条的同时,也要关注现代法律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