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捐输常用于描述个人或团体为慈善事业、教育事业等无私奉献的情景。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在灾难面前伸出援助之手。
- 例句
- 1. 他捐输了大部分的财产,用于修建学校。2. 在这次灾难中,许多人纷纷捐输食品和衣物。
- 基本含义
- 捐赠、捐助
- 基本解释
(1).犹捐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国朝捐输助餉,始於 康熙 初三藩之变。”《清史稿·选举志七》:“ 光绪 二十一年,新海防例展限,议增武职捐,於拣发外别立一班,俾捐输踊跃。”
(2).指因国家有困难而捐献财物。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二四:“仅就南洋侨胞而言,据南侨总会的报告,他们自抗战以来,对于祖国的捐输,总数已达三万万元以上。”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慈善事业和捐赠的知识,可以深入了解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各个慈善机构的运作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捐输了我不需要的玩具给那些没有玩具的孩子。2. 初中生:我们班级一起捐输了一些书籍给贫困山区的学校。3. 高中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捐输一些资金来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捐输我们的时间和力量。
- 故事起源
- 捐输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当时,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被刘邦打败,丧失了大量兵力。他的部下建议他向东方诸侯求援,但项羽却说:“吾兵尽矣,犹欲使人家之兵尽乎?”他表示自己不愿意给别人增加麻烦,宁愿自己承受失败的后果。这个故事体现了项羽捐输的精神,成为了捐输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项羽的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项羽在战败后,选择捐输自己的兵力,表达他的慷慨和无私。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详细解释
- 捐输是指自愿捐献财物或物品,用于帮助他人或公共事业。这个成语表达了慷慨解囊、乐善好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