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鸭脚这个成语经常用于描述某件事物的不完美之处。例如,当你购买一件商品后发现有瑕疵,你可以说这个商品有鸭脚。又或者,当你看到一幅画作中有一处明显的瑕疵时,你也可以用鸭脚来形容。
- 例句
- 1. 这个电视机的画面不错,就是音响有点鸭脚。2. 这本书内容很好,可惜装订有鸭脚。3. 这幅画画得很精致,只是色彩搭配有些鸭脚。
- 基本含义
- 形容东西不完整或不完美。
- 基本解释
(1).银杏树的别名。树叶似鸭掌状,故称。 宋 陆游 《十月旦日至近村》诗:“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 元 王祯 《农书》卷九:“银杏之得名,以其实之白。一名鸭脚,取其叶之似。” 清 曹寅 《入灵谷寺》诗:“马塍酹客穿陵隧,鸭脚干霄逼相轮。”
(2).指银杏的果实。 宋 梅尧臣 《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去年我何有,鸭脚赠远人。” 宋 陆游 《听雪为客置茶果》诗:“不飣栗与梨,犹能烹鸭脚。” 元 詹时雨 《一枝花·丽情》套曲:“银杏叶彫零鸭脚黄,玉树花冷淡鸡冠紫。”
(3).即鸭脚葵。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牛筋狗骨之木,鸡头鸭脚之草,亦悉备焉。” 范祥雍 校注:“《齐民要术》三‘种葵’注:‘按今世葵有紫茎、白茎二种种别,復有大小之殊,又有鸭脚葵也。’”参见“ 鸭脚葵 ”。
- 延伸学习
- 除了鸭脚,汉语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的不完美或不完整。比如“半吊子”、“三脚猫”等等。可以进一步学习这些成语,丰富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只玩具熊的眼睛有鸭脚,看起来有点奇怪。2. 初中生:虽然这个游戏很好玩,但是操作有鸭脚,不太流畅。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结尾有鸭脚,没有很好地总结前面的内容。
- 故事起源
- 关于鸭脚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代民间故事。据说,有一位画家在画鸭子时,画得非常逼真,但却忘记了给鸭子画脚。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开始用“鸭脚”来形容事物的不完美。
- 记忆技巧
- 要记住鸭脚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鸭子的脚是它身体的一部分,如果缺失或有问题,就会显得不完整或不完美。可以想象一只鸭子只有一只脚,或者鸭子的脚形状奇怪。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鸭脚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鸭脚是一个汉语成语,由“鸭子的脚”组成。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东西不完整或不完美。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不符合预期或不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