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第二手 dì’èrshǒu
(1) [secondhand]∶不是直接从原始资料而是通过中间媒介得来的
(2) [secondary]∶直接来源于某一原来的、最初的或基本的东西的,依赖于或跟随着基本的或第一性的东西的;具有衍生的等级、地位或重要性的
- 英文翻译
1.second-hand
- 详细解释
间接的、非原始的。 许杰 《回忆我和鲁迅先生的一次见面》:“我当时把自己留存的 鲁迅 先生那封信的手迹的底片,送给他们,让他们可在纪念馆里,保存一份第二手的资料。” 巴金 《创作回忆录·关于<火>》:“根据第二手的材料,写我所不熟悉的生活,即使主人公是我熟悉的朋友,甚至是我的未婚妻,我也写不好,因为环境对我陌生,主人公接触的一些人我也不熟悉,编造出来,当然四不像。”参见“ 第一手 ”。
- 基本含义
- 指信息、消息等不是直接从当事人或第一手来源得来的,而是通过中间人或其他渠道传递的。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传递的信息不可靠,或者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第二手的消息。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某个事件的消息来源不明确,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消息是“第二手”的。
- 故事起源
- 据说,刘向在《说苑·辩说》中写到:“夫言之为辩,非其言之辩也,而其人之辩焉。夫耳目之所闻见,不可以不察。故言闻于耳目之所,而不闻于其人之所,则谓之『第二手』。”这段话表达了对于信息来源的重视和警示。
- 词语结构
- 第二手的成语结构是“第 + 数字 + 手”,表示信息经过了几个中间人或渠道传递。
- 例句
- 1. 这个消息是我朋友的朋友告诉我的,我觉得有点儿“第二手”,不太可信。2. 我们在接受信息时要注意分辨,避免被“第二手”的消息误导。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第二手”与“第一手”相对比来记忆,理解为第一手来源的信息可信度更高,而第二手的信息则存在不确定性。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信息传递和可信度的知识,可以学习相关的新闻素养和信息素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告诉我,第二手的消息不一定是真的,要多听第一手的。2. 初中生:我们要多关注可靠的消息来源,不要轻易相信第二手的传闻。3. 高中生:在网络时代,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信息,不要被第二手的谣言所误导。4.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我们要谨慎对待第二手的消息,避免被不实信息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