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告讦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他人的错误或过失进行揭露和批评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告讦来提醒他人改正错误、警示他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 例句
- 1. 他对朋友的错误行为进行了告讦,希望他能够改正。2. 老师严肃地告讦了学生们的不良行为,提醒他们要端正态度。
- 基本含义
- 指以言辞或行动向他人揭露错误、过失,使其自觉改正。
- 基本解释
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告发。《汉书·刑法志》:“及 孝文 即位……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 颜师古 注:“訐,面相斥罪也。”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昔之为天下者,恶告訐之乱俗也,故有不干己之法,非盗及强姦不得捕告。” 明 王錂 《春芜记·定计》:“﹝ 王小四 ﹞只在市井胡行,不怕官司告訐。”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八:“后数年, 镜 为乡人告訐,亡命不知所终。” 刘师培 《悲佃篇》:“ 明 代之时,北境之田招民开垦,彼此告訐,或投献于王府勋戚。”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告讦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批评、劝诫相关的成语,例如“谏言”,“责备”,“规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告讦,让我知道了很多自己的错误。2. 初中生:我对同学的作业进行了告讦,希望他能够改进。3. 高中生:老师面对我们的错误进行了严厉的告讦,提醒我们要端正态度。4. 大学生:在团队工作中,我们互相告讦,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故事起源
- 告讦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的故事。故事中,齐国有一位名叫告子的贤人,他以其聪明才智和直率的性格受到齐襄公的喜爱。一次,齐襄公问告子,自己是否像圣人一样。告子直言不讳地告诉齐襄公,他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一些建议。齐襄公虽然不高兴,但最终接受了告子的批评,并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改正。从此以后,告子的名字成为了告讦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告讦”与“告诉他人错误并加以批评”这个含义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告诉别人错误时的表情和态度,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告讦这个成语由“告”和“讦”两个字组成,其中,“告”表示告知、告诉,而“讦”表示揭露、批评。
- 详细解释
- 告讦是一种通过批评、指责、劝诫等方式,向他人揭露其错误或过失,以促使其自觉改正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了以言辞或行动来告诉他人错误的重要性,以期达到教育、纠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