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直言 zhíyán
[blow off;speak bluntly] 诚挚地和直率地说
恕我直言
- 反义词
婉言、讳言
- 英文翻译
1.speak bluntly; state outright
- 详细解释
(1).正直、耿直的话。《国语·晋语三》:“下有直言,臣之行也。”《荀子·解蔽》:“故人君者,周则谗言至矣,直言反矣;小人邇而君子远矣。”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公心有勇气,公口有直言。”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他还是对的,他的忠谏还是有道理的。我应该听取他的话,我应该耐心听取百姓的直言。”
(2).直率地说;说实话。《左传·成公十五年》:“初, 伯宗 每朝,其妻必戒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於难。’”《史记·张丞相列传》:“ 昌 为人彊力,敢直言,自 萧 曹 等皆卑下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后退而具朝服立於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 魏徵 得直言。妾幸备后宫,安敢不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今属吏见长官,多囁嚅逡巡,拘守仪节,公独於皇华公讌之座,侃侃直言,靡所避忌。” 茅盾 《色盲》一:“这是个无可奈何的点头,正好象是有良心的医生不得不直言病人已经无望时候的那个点头。”
(3).直言敢谏。 汉 晋 察举科目名。《后汉书·独行传·谯玄》:“ 平帝 元始 元年,日食,又詔公卿举敦朴直言。”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夏五月壬辰,晦,日有蚀之。詔公卿举直言。” 清 陈鳣 《对策》卷五:“ 晋 武帝 詔诸贤良方正直言,会东堂策问。”
- 基本含义
- 直截了当地说出真相或意见,不拐弯抹角
- 使用场景
- 直言可以用于各种场景,特别适用于需要坦率表达意见的情况下,例如在工作中提出建议或批评,或者在朋友之间直言不讳地交流意见。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官员。这位官员非常正直和直率,他总是直言不讳地向皇帝陈述真相,不管是好是坏。他的直言让他赢得了皇帝的赞赏和信任。
- 词语结构
- 直言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都很清晰,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 1.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公司的问题。2. 她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3. 老师鼓励学生直言不讳地提问。
- 记忆技巧
- 要记住这个成语,可以将“直言”与“直接言说”联系在一起。直接言说就是直截了当地说出真相或意见,与成语的含义相符。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直言相关的成语,例如“直截了当”、“直指问题的核心”等,可以加深对直言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直言不讳地告诉老师我的困难。2. 初中生:我直言不讳地批评了他的不负责任行为。3. 高中生: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了对环境保护的建议。4. 大学生:她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直言”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