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迎合意旨。《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 南朝 梁 刘孝绰 《司空安成康王碑铭》:“ 卜商 有问,是谓色难;承志望颜,在公斯易。”
(2).继承大志。《韩诗外传》卷十:“故 大王 、 太伯 、 王季 ,可谓见始知终而承志矣。”
- 基本含义
- 接受并继承志向或遗志。
- 详细解释
- 承志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接受并继承别人的志向或遗志。它强调了人们应该尊重前辈的努力和成果,并且在这基础上继续努力,保持志向不变。
- 使用场景
- 承志常常用来形容有志向或遗志的人,特别是那些继承前辈的事业或理想的人。它可以用于表扬那些不仅能够保持自己的志向,并且能够将这种志向传承下去的人。
- 故事起源
- 承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故事讲述了齐桓公去世后,他的弟弟齐太公继承了他的遗志,并且继续了他的事业。这个故事体现了承志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承志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承”表示接受、继承,“志”表示志向、理想。
- 例句
- 1. 他承志继续了父亲的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 这个年轻人有着远大的志向,他一定能够承志前行。
- 记忆技巧
- 你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承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前辈留下的志向上,接过了这个志向,并且继续朝着同样的方向努力前行。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承志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中其他与志向、遗志相关的成语,如“继志承志”、“志士仁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承志爸爸的遗志,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2. 初中生:我希望能够承志母亲的事业,将来开办一家自己的公司。3. 高中生:我决心承志祖辈的理想,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