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豁达,开朗通达。 明 宋濂 《元故国子祭酒孔公神道碑》:“公少廓达通敏,日诵千餘言。”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 侃 闻,略不介怀。世但知忠勇絶人,至风流廓达,鲜知者。”
- 基本含义
- 形容思想开阔,见识广博。
- 详细解释
- 廓达一词源于《论语·学而篇》中的“君子坦荡荡”,意为人的胸怀宽广,心胸开阔,见识广博,思想深刻。廓达强调一个人的智慧和学识,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全面了解。
- 使用场景
- 廓达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见识广阔,可以用来赞美他人的智慧和学识。也可以用来形容对问题的洞察力和深刻理解。
- 故事起源
- 廓达的故事起源于《论语·学而篇》中的一段对话。孔子的学生曾子问:“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何必曰『坦荡荡』?”孔子回答说:“君子廓达,小人隘塞。”这段对话表达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胸怀广阔,思想开阔,而小人则狭隘受限。
- 词语结构
- 廓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 1. 他的知识面非常廓达,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2. 他的见识非常廓达,总能给人以启发和新的思考。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廓达这个成语。可以将“廓达”联想成一个宽阔的大门,象征着一个人的胸怀开阔、见识广博。
- 延伸学习
- 廓达是形容一个人的智慧和学识的成语,可以与其他形容智慧和学识的成语进行对比学习,如“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长大后能变得廓达,学到更多的知识。2. 初中生:老师的讲解非常廓达,让我们受益匪浅。3. 高中生:他的见识非常廓达,总能给我们提供新的思考角度。4. 大学生:廓达是一个重要的品质,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5. 成人:他的胸怀廓达,思想深刻,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