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名声不好或受到负面评价的情况。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文学作品或社交媒体上。
- 例句
- 1. 他的名声已经被写进了负面的号簿。2. 这个公司的名声已经被写进了业界的号簿。
- 基本含义
- 指记录姓名、地址等信息的册子或簿子。也比喻人的名声或声誉。
- 基本解释
犹今之登记簿。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向晚临堦看号簿,眼前风景任支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凡出牌票该承行,务将原案同号簿送僉;如有牌票无案、有牌案无号簿者重责。”《糊涂世界》卷十:“这些我不管,我是替他上上号簿,办些杂事,他里面书启上另有人的,此外也并没别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对名声和声誉的重视,以及现代社会中名声的影响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名字被写进了学校的号簿,因为他经常迟到。2. 初中生:他的名声已经被写进了同学们的号簿,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3. 高中生:这个学校的名声已经被写进了教育部的号簿,因为他们的教学质量很差。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名声已经被写进了行业的号簿,因为他们的产品质量不可靠。
- 故事起源
- 号簿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司徒·大司马》中,用来指记录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的册子或簿子。后来,这个词渐渐被引申为形容一个人的名声或声誉。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重视名声和声誉,因此一个人的名声好坏会被记录在册子或簿子上,以供人们参考。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号簿”想象成一个记录着人们名声的册子,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名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号簿原指用来记录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的册子或簿子。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名声或声誉,特别是指一个人的名声不好或受到负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