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时天子祭祀后,将祭肉赏赐诸侯,以示礼遇。《国语·齐语》:“ 葵丘 之会,天子使 宰孔 致胙於 桓公 ,曰:‘余一人之命,有事於 文 武 ,使 孔 致胙。’” 韦昭 注:“胙,祭肉也。”《史记·商君列传》:“居五年, 秦 人富强,天子致胙於 孝公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奉 汉帝 为 山阳公 ……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於太庙,致胙。”
(2).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国语·鲁语上》“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 韦昭 注引 贾 唐 二君曰:“臣祭,致肉於君,谓之致胙。”《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 唐 贾公彦 疏:“今彼虽据诸侯礼,王之臣致胙亦然。故云‘归胙於王’也。”参见“ 致福 ”。
- 基本含义
- 表示向人致意或向人敬酒。多用于祝贺、庆祝或敬酒场合,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和祝福。
- 详细解释
- 致胙是由“致”和“胙”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致”意为向、给予,表示向对方致意;“胙”意为敬酒、祝贺,表示敬酒祝贺。致胙的含义是向人致意或向人敬酒,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和祝福。
- 使用场景
- 致胙多用于祝贺、庆祝或敬酒场合。比如在生日宴会、婚礼、晋升宴会等场合,人们可以使用致胙来表达对主角的祝贺和敬意。
- 故事起源
- 《左传·哀公十一年》中有一则故事,当时齐国的公子重耳被放逐,他在外流浪多年后,终于回到了齐国。齐国的大臣们纷纷前来迎接他,其中有一位名叫孟孙的大臣,他拿着酒杯,向重耳敬酒并说:“致胙于王。”这句话意思是向王敬酒。后来,人们就将这句话作为成语,用来表示向人致意或向人敬酒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致胙属于形式上的“致+胙”的结构,其中“致”为动词,表示向;“胙”为名词,表示敬酒。
- 例句
- 1.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向你致胙,祝你生日快乐!2. 在新年的晚会上,他向大家致胙,祝愿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致胙”拆分为两个部分,“致”和“胙”,并与其含义进行联想。例如,“致”可以联想为向人致意,而“胙”可以联想为敬酒。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致胙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祝贺、庆祝相关的成语,例如“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金榜题名”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是老师的生日,我要向老师致胙,祝老师生日快乐!2. 初中生:学校举办了一场庆祝活动,我代表班级向校长致胙,祝学校越办越好!3. 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我向班主任致胙,感谢他多年来的辛勤付出。4. 大学生:在学术会议上,我向导师致胙,感谢他的指导和支持。